貓咪飲食, 零恐懼訓練系列™, 亂便溺, 人貓互動, 環境豐富
你也許聽過貓咪很獨立不需要照顧,很多人選擇養貓的初衷也是因為工作忙碌無法遛狗,不過有個小小的例外:小貓需要人類大量陪伴!
如果真的沒時間陪伴小貓,最好選擇 2 歲以上、且社會化完全的成貓,他們才有能力照顧自己,你只需要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基本照護就可以。不過即使如此,貓咪還是需要跟人類有情感交流喔!因此貓奴每天花時間研讀貓行為知識、餵貓鏟屎、陪貓遊戲都是基本要有的時間與心力付出。
決定養貓之前,記得先確認你的住處是否允許養寵物!如果是租屋族,務必先詢問房東的規定,千萬別抱著「先養了再說」的僥倖心態,否則未來可能面臨搬家或被迫送養的困境,對貓咪和自己都不公平。
如果是與家人同住,也要事先取得家人同意,畢竟貓咪的日常作息、掉毛問題、甚至貓砂氣味,都可能影響家人的生活品質。最理想的狀況是,全家人都對養貓有共識,願意一起照顧他,這樣貓咪才能擁有穩定、安心的生活環境!
貓咪需要有寬敞的垂直空間爬高,有對外窗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最好還能曬得到太陽,尤其公貓對空間寬敞的需求比母貓更多,家中每多一隻貓,空間與資源也得倍數成長,才能避免貓咪過度無聊缺乏感官刺激,在家裡亂叫、亂吃東西,憂鬱焦慮有壓力、甚至生病。
養貓除了把貓咪餵飽、提供抓板玩具、買貓砂以外,另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貓咪終究需要看醫生!但貓沒有健保,生病時醫藥費有時非常嚇人,我曾在貓咪養老時每個月噴六萬臺幣,且持續好幾個月。有些爸媽會問我養一隻貓應該準備多少錢才足夠?有沒有推薦的寵物保險?我自己是開一個貓咪專屬的戶頭,每個月存一筆錢,在貓咪健檢、或者生病時當緊急基金用,貼心毛寶也有很多爸媽會每個月為貓咪存一點教育費,為貓上行為課程、做行為調整和諮商,確保貓貓身心都健康~
綜合以上衡量重點,我為各位統整了養貓的優缺點,畢竟養貓就像迎接一位新家人,不能抱持著「想養就養」的衝動貿然決定,而是需要慎重考慮後承擔起長期照顧的責任。在做出選擇前,請務必審慎考慮,評估自己可以接受以下優缺點後,再將貓咪帶回家吧!
額外的開銷:貓咪的日常用品(飼料、貓砂、玩具)、醫療保健(預防針、健康檢查)、緊急醫療費用,長期下來是一筆固定支出,必須確保自己有穩定的經濟能力。
家中擺設需配合貓咪:貓咪天性喜歡跳躍、磨爪,若不想家具變成貓抓板,可能需要準備貓抓板、跳台,甚至重新調整家中擺設,以配合貓咪的習性。
需花費時間與精力,外出時可能心有牽掛:貓咪雖然性格獨立,但仍然需要陪伴、餵食、清理貓砂。如果長時間出門,還得考慮如何安排貓咪的照顧,無法像以前一樣說走就走。
溫暖的陪伴:貓咪雖然有著高冷、獨立的形象,但當他信任你後,便會主動撒嬌、陪伴你度過每一天,成為生活中最治癒的存在!當你累了一天,看到貓咪捲成一團熟睡的模樣,或是伸懶腰、打哈欠的可愛瞬間,或是偶爾撒嬌蹭蹭你、用頭頂頂你,這些小小的親密舉動,總能讓人感到滿滿的幸福感,日常壓力瞬間消散。
為生活增添樂趣:貓咪獨特的個性與行為,能為我們平凡的生活帶來驚喜和歡樂,比如突如其來的「瘋狂暴衝」、對紙箱的執著,甚至是高傲卻又偷偷黏人的反差萌,讓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空間需求較小:相比需要每天散步、消耗大量體力的狗狗,貓咪不需要爸媽特別陪伴也能自得其樂,爸媽只要準備好貓跳台、躲藏空間與適當的玩具,即使獨處一整天,貓咪也不會感到無聊。此外,貓咪對空間需求不大,就算住在小坪數公寓或租屋處,只要提供足夠的垂直空間(如層架、貓跳台),就能讓貓咪擁有探索與活動的樂趣,十分適合現代都市生活!
現代資訊發達,很多人在養貓前就會上網做功課,了解貓咪飲食、吃什麼最健康,我覺得這個出發點非常用心,但可能完全不適合貓咪。貓對改變很敏感,貓咪挑食更是常見的狀況,你最好先了解想領養的貓咪現在吃什麼、習慣吃什麼、喜歡吃什麼,並在領養後花點時間,從貓咪習慣吃的食物慢慢轉成你希望他吃的食物,貓比較能適應,你也才能養出零壓力貓咪。
新手貓奴也很容易遇到貓咪亂尿尿和亂大便的問題,而且現在網路上稀奇古怪的貓砂和貓砂盆很多,爸媽更容易頭暈轉向亂買一通。但其實貓咪上廁所是天性,需求很簡單。行為研究發現,只要選對貓砂盆,貓咪不只會乖乖使用,更能預防泌尿道相關疾病。
我最推薦購買長寬60*40cm(含)以上的開放式貓砂盆,不需要超級大、也不用是高牆,搭配無味礦砂,就能讓貓咪安心上廁所!(這裡可以延伸閱讀:學習打造零壓力砂盆)
吃飯是貓最重視的一件事,不過貓咪吃飯時不喜歡鬍鬚碰到食器的感覺,有些國外獸醫甚至主張貓咪會有「觸鬚疲勞(Whisker Fatigue)」、可能會痛,建議不要用碗餵貓吃飯,改買直徑15-18cm 的淺盤子最適合 (這裡可以看到更多關於觸鬚疲勞的資訊)。
貓咪喜歡喝水的器皿也會針對每隻貓咪喜好不同有差異,有些貓喜歡活水,適合買飲水機或活水機,建議買有靜音馬達的飲水機,比較不會被貓拆解開「狩獵馬達」玩水,有些貓喜歡喝寬口碗裝的水,或者用人的馬克杯喝水。剛開始養貓時,你可能還不知道貓咪喜歡哪一種,建議可以都試試,再選擇他最常喝的種類。
養貓時,被貓抓大概是最痛苦的一件事了,因此很多人會想先處理貓咪指甲。但大部分貓咪都不喜歡剪指甲,尤其是浪貓!指甲是對貓咪來說非常神聖私密的部位,不能輕易被人碰觸。如果你希望貓咪未來不排斥剪指甲,一定要好好選擇工具。不過現在市面上品牌出陳推新,為了讓資訊保持實用,我通常喜歡告訴爸媽重點觀念和大原則,你可以自己選擇喜歡且符合預算的品牌。
一支會讓貓咪不排斥剪指甲的指甲剪,應該具備幾個條件:跟人類的小剪刀差不多大小、不鏽鋼材質、不會太快變鈍、不會發出巨大聲響、符合人體工學,可以讓你的無名指有地方靠更好。
浪貓通常個性機警,比較敏感,建議外出籠要選夠堅固,不容易被貓咪撞破的硬殼外出籠。等貓回家後,外出籠可能只會在看醫生時用得到,因此最好從一開始就做外出籠訓練。平時不要把外出籠收起來,只有看醫生才拿出來,而是把外出籠當成是家中擺設一部分,讓貓咪習慣看到外出籠、喜歡把外出籠當房間或隧道使用更好,這樣看醫生前,貓咪可能本來就在裡面休息,你只要輕輕把門關上,就能帶貓出門,省掉許多要抓貓看醫生的人貓大戰!
如果你的貓咪已經因為救援結紮,對外出籠有創傷也沒關係,可以參考延伸閱讀文章,幫助貓咪反轉恐懼,他就有機會重新愛上外出籠。(延伸閱讀:外出籠完整訓練指南)
貓咪天生就有「抓東西」的習性,這個動作不只是為了磨爪、維持爪子健康,還能釋放壓力、標記地盤。因此,貓抓板絕對是貓咪必備的生活用品,如果沒有為貓咪準備,你的沙發、床墊、桌腳很可能都會成為犧牲品!
貓抓板有很多種款式,例如平面抓板、直立抓柱、波浪型抓板等,每隻貓咪的偏好不同,建議可以多準備幾種材質和形狀,觀察自家寶貝的喜好,再挑選最適合的款式。此外,擺放的位置也很重要,可以放在貓咪常經過的地方、喜歡抓的家具旁,或靠近貓咪的休息區,讓他隨時都能使用。
大部分人想到養寵物,都會想買個籠子或空一個房間,平時把寵物關起來,有人在才放出來。如果想養貓的你也這麼想,那我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
貓咪對於領域和家中資源有很特殊的需求,對貓咪來說,家中每個人、每隻貓、每一種動物都是平分資源的。像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小老師邱巴卡就躺在我腳邊的沙發上,跟我擠在一起 (有圖有真相)。因此,如果你希望養出健康快樂的貓咪,要有心理準備,你得跟貓咪共享家裡的資源:沙發一起坐、睡床一起躺、書桌餐桌他們都會爬上去,我們只要在這些地方同時也佈置貓咪可以留下氣味的物品,就能讓貓不亂抓、不亂尿、人貓和平共處不打架。
貓咪習慣在生活領域中靠著抓抓或磨蹭留下味道,這是他們得到安全感的方式。因此如果你不希望貓咪亂抓沙發或家具,可以準備各種垂直和水平的貓抓板佈置在家中各處,除此之外,也能準備貓窩、籃子、盒子、紙箱、貓跳台,給貓咪躺在上面休息時留下氣味。
貓咪平時也需要感官刺激,就像人類在家沒事做會太無聊一樣,貓也需要看電視!我們可以找一面景色美、採光佳的窗戶,做好安全防護,布置上述的用品讓貓咪躺著也有休閒娛樂可以享受。(延伸閱讀:環境豐富化,預防貓咪在家太無聊)
無論你的貓咪是從收容所、愛媽那裡領養的,還是自己救援的浪貓,帶回家安頓好後,確保牠的健康當然很重要。但需要特別注意,大部分貓咪在換環境後,可能會因急性壓力暫時出現適應不良的行為,如果過度醫療,反而可能會因為過度緊迫,讓貓咪更容易生病。
因此我建議初次帶貓回家時,可以給貓咪 2 週至 3 個月的適應期,等他適應好新環境、穩定後再看醫生做健檢,才能更準確評估貓咪的健康狀況。
在初診時,獸醫通常會檢查以下事項:
測量體重、身形,確認貓咪生長是否正常,有無過瘦或過胖。
檢查口腔,觀察牙齒、牙齦健康,排除口腔疾病。
從耳朵、眼睛、皮膚到四肢進行觸診,確保沒有外傷或感染,以及關節健康。
用聽診器檢查心臟、肺部及消化系統的狀況。
檢查糞便,確認是否有寄生蟲或腸道問題。
帶貓咪去動物醫院不只是為了檢查他的身體狀況,獸醫還能提供許多重要的飼養建議,包括施打疫苗、絕育的時間等。因此,在迎接貓咪回家之前,建議先找好信任的獸醫,讓貓咪能在新生活開始時,就獲得最好的照護喔!
當你已經做好萬全的事前準備,終於迎接貓主子回家時,真正的挑戰才正式開始!
如何讓貓咪安心適應新環境?如何確保他健康快樂地成長?以下是新手貓奴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幫助記下來,一起掌握照顧貓咪的訣竅吧!
疫苗是守護貓咪健康的重要防線,常見的的疫苗種類包括 3 合 1 疫苗、5 合 1 疫苗和狂犬病疫苗。如果是從收容所、愛媽領養的貓咪,可以先詢問好過去的接種紀錄,再確定後續的施打頻率;若領養的是幼貓、或是從未施打過疫苗的浪貓,則可以貓咪滿 2 個月大時直接諮詢獸醫師是否施打第 1 劑疫苗,並跟醫師確認之後的接種時程。
除了疫苗,驅蟲也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貓咪需要定期進行體內驅蟲(預防腸道寄生蟲,如蛔蟲、鉤蟲)與體外驅蟲(預防跳蚤、壁蝨等),記得與信任的獸醫討論建議的驅蟲頻率,以確保貓咪的健康。
一般來說,建議在貓咪足月後(有些獸醫主張體重夠就可紮、有些獸醫建議 6 個月後再結紮)、尚未發情前就絕育,可以預防最多貓行為問題。結紮後,公貓可以降低噴尿標記、打架爭地盤的行為,母貓也可以避免頻繁發情帶來的壓力,並有效預防乳腺腫瘤等生殖系統疾病。
貓咪的祖先來自沙漠,天生不愛喝水的習性容易導致腎臟問題或泌尿道疾病。
我建議爸媽們可以養成觀察貓主子的喝水頻率的習慣,若發現貓咪水喝得過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增加飲水量:
改用流動式飲水機,因為許多貓咪偏好流動水源。
將水碗放在家中不同位置,讓貓咪隨時能喝到水。
增加濕食比例,如罐頭或肉泥,提供額外水分攝取。
想了解更詳細的貓咪飲水量計算方式,可參考:貓喝水不足怎麼辦? 掌握8個實用撇步,讓貓咪愛上喝水!
大部分爸媽都希望貓咪吃得健康、少生病、多喝水,我知道你可能也會這樣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知識:哪些食物貓咪應該吃?乾飼料、主食罐、副食罐、生食、鮮食,哪一種貓咪吃了最健康?
養貓 20 幾年來,經歷過許多貓咪生老病死,也幫助許多家庭調整貓咪飲食,我研發了一整套飲食課程「挑食退散 輕鬆放飯」每年更新資訊,專為想讓貓咪吃得健康開心的爸媽設計最適合的飲食作息。在這些經驗中,我統計出對貓最好的 3 種食物,影片放下面給你參考。
我常覺得餵貓吃什麼是個人理念,只要貓咪喜歡、能接受、身體健康,飲食不應該有正確答案,只有最適合你和貓咪的作息。不過我剛說過,貓的天性是每天吃 10-20 餐,如果貓咪肚子餓卻沒有食物可以吃,他們通常會變得很殘暴!如果你以前養過狗,習慣每天只餵狗吃兩餐,剛開始養貓可能會有點不適應。下面有幾篇延伸閱讀文章,可以幫助你更了解怎麼餵貓最健康。
延伸閱讀:
貓咪雖然看起來很獨立,但其實他們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若有壓力或焦慮,可能會出現異常行為,如過度舔毛、亂尿尿、躲藏、不愛吃飯等。
可以幫助貓咪減少焦慮的方法包括:
提供安全空間:確保家中有躲藏處,如貓窩、紙箱,讓貓咪感到安心。
維持固定的生活習慣:維持固定的餵食習慣與陪伴時間,突如其來的變動可能讓貓咪焦慮。
環境豐富化:提供足夠的玩具、貓抓板、跳台,讓貓咪釋放精力,不會因無聊而產生焦慮行為。
如果貓咪持續出現焦慮行為,便建議尋求獸醫或貓行為專家的幫助,讓我們幫助你找尋貓咪行爲異常背後的主因。
根據統計,目前大概有一半以上的貓咪會遇到齒科問題需要醫療,因此日常刷牙保養很重要,其他剪指甲和梳毛更是照護標配。如果你很需要幫助,可以加入貼心毛寶的 LINE 官方帳號,輸入「線上課程」和「刷牙/剪指甲」,就能看到我設計的零恐懼系列完整課程,教你一次解決與訓練所有照護,未來就不用再擔心貓咪遇到齒科問題卻不喜歡刷牙。
至於是否需要幫貓咪洗澡,如果你養的是短毛貓,恭喜你,你可以永遠不用替貓咪洗澡!貓咪的口水是天生的清潔劑,他們靠舔毛就能除蟲、消毒、甚至降溫!因此,短毛貓不洗澡也沒關係,夏天更不需要剃毛!(延伸閱讀:夏天不剃毛反而比較涼?帶你破解貓咪剃毛迷思!)
養貓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陪貓玩。貓是天生的獵人,在野外會巡邏、打獵、進食、睡覺,有些貓咪每天要循環 10-20 次。雖然在成為家貓以後,貓就不再需要靠打獵進食,但他們的狩獵天性並沒有消失。
因此,我推薦可以買「釣竿式的互動玩具」,每天花一點時間陪貓遊戲「模擬狩獵」。但每隻貓咪個性不同,需要遊戲的時間可能不同,每個爸媽的生活忙碌程度也可能有差異,過去我總是推薦大家每天要陪貓玩 30 分鐘,但在學習原子習慣和多年諮商經驗後,我決定修正建議。貓咪需要高質感、高強度、短時間陪伴,因此對忙碌的爸媽來說,每天都抽空陪貓玩就可以,不管時間長短,只要有質感、夠規律,比起隨便敷衍每天陪貓玩 30 分鐘、或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每天都有陪貓比較有幫助。
遊戲之前,你可以先上 YouTube 搜尋影片,觀察貓咪怎麼獵捕小鳥、老鼠等生物,接著把你串在釣竿上的玩具當成是獵物,模擬獵物跳動覓食,偶爾停住,有掠食者靠近才快速移動、躲藏、或飛走的樣子。
在跟貓咪玩模擬狩獵時,你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步驟:
1. 仔細觀察貓咪的表情動作,不要邊滑手機/看電視邊陪貓玩。
2. 把逗貓棒放在地上輕輕甩動,發出聲音,讓貓產生好奇心。
3. 模擬獵物走動,路線不規則、速度不規律,貓會比較有興趣!
4. 等貓注意後,把獵物拖在地上移動到貓看不到的地方,並持續發出聲響。
5. 不要把逗貓棒甩在貓身上,因為獵物不會直接飛撲到掠食者身上。
6. 等貓壓低身體就可以停住逗貓棒,抖動出聲音,引誘貓攻擊。
7. 貓咪攻擊前會放大瞳孔扭屁股,這時把逗貓棒往上拉,貓就會瞬間衝刺。
8. 適時讓貓抓到獵物、咬獵物,再模擬逃跑,可以增加貓的信心。
9. 遊戲結束後把逗貓棒收起來,下次要玩再拿,保持新鮮感。
最後,貓咪打獵完需要好好享用獵物,你就可以銜接放飯時間囉!
領養貓咪的方式多元,常見管道包括收容所、中途之家、愛媽,以及社群媒體上的救援社團,你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如果你已經追蹤貼心毛寶好一陣子,可能會知道我是米克斯控,最推薦以領養貓咪代替購買。而從行為角度來看,新手最適合的是 2 歲以上、已經結紮、且社會化完全的成貓,他們有健全的個性可以引導你認識貓咪,用你理解的方式溝通需求,養起來非常輕鬆!
相反地,一般人以為從小養才會親人的小貓,反而最不適合新手。因為小貓需要教導社會化,沒有足夠知識的新手貓奴最容易養壞!社會化不完全的貓咪會變得愛咬人、亂叫、異食、害怕新事物,甚至完全不親人,如果真的想養小貓,建議一次養兩隻小貓,讓貓咪互相作伴、模擬狩獵,避免社會化不完全的問題發生。
如果你想更了解米克斯貓,可以延伸閱讀這篇文章:米克斯貓適合新手養嗎?領養米克斯貓常見五大飼養問題!
其實養貓跟養小孩很像,有人喜歡富養,有人喜歡簡養,我們不應該用花錢多寡判斷一個人用不用心,換句話說,不用花 6 萬元養貓,你的貓也一樣可以很快樂。因此在做一對一行為諮商時,通常我會先了解爸媽想怎麼養,喜歡 DIY 的人跟喜歡買商品的人,都有可以養出零壓力快樂貓咪的方法。
在醫療方面也是如此。雖然貓的醫療費不便宜,但如果平時我們可以稍加用心多做功課,像是勤勞做飲食紀錄了解貓咪喜好和食慾食量、布置零壓力砂盆預防貓咪泌尿道問題、環境豐富多陪伴避免貓咪出現身心症狀、定期上行為課程了解新研究等等,都能有效降低貓咪生病及不必要的醫療支出。
唯有貓咪結紮和健康檢查是絕對不能省的醫藥費!建議你找一個值得信賴的家醫科醫師,諮詢貓咪應該多久做一次健康檢查?要做哪些項目?貓咪何時該結紮?什麼時候應該打疫苗?我在貼心 Podcast 第 8 季第 6 集中,跟路加動物醫院金醫師曾討論過「如何選擇適合你的醫生與醫院」,連結放這邊給你參考。
有些貓咪天生個性害羞,甚至對人充滿戒心,這時候強行抱他、摸他,反而可能適得其反。親人訓練的關鍵不是逼貓親近,而是讓貓咪自己選擇信任你。
首先你可以做的,是觀察貓咪的習性——他喜歡高處還是躲藏?對食物比玩具更有興趣嗎?還是特別偏愛某種逗貓棒?找到他最在意的事物並把互動融入日常,比如用他喜歡的零食引導靠近,或讓他在你身邊玩耍時感到自在。當貓咪開始靠近你、主動磨蹭或對你放鬆時,再慢慢增加互動頻率。
如果你遇到的貓咪非常害羞,摸不到、不給抱,甚至會飛簷走壁躲避你、哈氣或攻擊,我也整理了幾篇相關的文章,還有線上課程,幫助你更快幫助貓咪適應家貓的生活和人貓互動。
延伸閱讀:
「貓咪體內的弓形蟲會影響懷孕」是許多人都曾聽過的說法,這樣錯誤的迷思甚至導致一些貓奴在懷孕後忍痛送養貓咪。但事實上,貓咪的弓形蟲傳染風險遠比你想像中低。
弓形蟲只有在貓咪首次感染時才會透過糞便排出蟲卵,而這些蟲卵至少需要 24 小時孵化才具有傳染性。也就是說,只要每天清理貓砂、維持環境整潔、定期驅蟲,感染風險幾乎趨近於零。與其擔心傳染,了解正確的知識和維持環境的整潔才是自己與貓咪都能安心生活的正確之道!
貓咪是一種既能獨居,也能群居的動物。幼年時期與兄弟姊妹一起長大的貓咪,通常更適應與其他貓相處;但如果貓咪從小就習慣獨處,突然加入新貓,可能會產生壓力,甚至導致領地衝突。
想幫貓咪找個夥伴,建議先觀察他的個性與行為,有些貓咪確實更享受單獨生活,不見得需要另一隻貓陪伴。如果決定讓貓咪有新朋友,也要避免直接讓他們見面衝突,建議採取漸進的方式,讓雙方能慢慢適應彼此的存在。
許多卡通裡都會出現「貓喝牛奶」的畫面,讓人誤以為牛奶是貓咪的最愛的飲品。但其實貓咪有乳糖不耐症,無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飲用後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腹瀉甚至脹氣。
如果真的想給貓咪一點「奶香體驗」,請務必選擇專為貓咪設計的無乳糖奶粉或貓專用羊奶,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造成腸胃負擔。
還記得剛開始養貓的時候,我每天都對貓咪的一舉一動充滿好奇,總是窩在家裡觀察他們,研究行為模式,驚嘆於這些小傢伙的獨特個性!相信現在的你,也正帶著新鮮感與期待,踏入這個充滿魅力的養貓世界。很高興有你一起加入貓奴的行列!
如果在養貓的過程中,你遇到不確定該怎麼處理的問題,或想先了解更多實用資訊,讓自己與貓咪都能更安心相處,別擔心!你可以點這裡填寫預約表單與我聊聊,或訂閱免費電子報,我會定期分享養貓技巧、行為解析、健康照護等必備知識,幫助新手毛爸媽更快上手,讓養貓變得輕鬆又快樂!
養貓路上不孤單!立即訂閱免費電子報,索取更多養貓照護小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