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飲食, 多貓家庭, 零恐懼訓練系列™, 過度舔毛, 亂便溺, 人貓互動, 科學新知, 案例分享, 環境豐富

貓的行為全解析:從日常互動到肢體語言,揭開毛孩的真實需求!

貓的行為不只是可愛的日常舉動,背後其實藏著豐富的情緒與需求!在本文中,我會透過貓的行為學分析,破解10大常見貓咪行為,並搭配詳細的貓行為解讀指南,帶你探討爸媽常對貓的行為誤解,讓人貓關係更親密、和諧!

目錄:

一、喵星人行為大解密!破解 10 個常見貓的行為密碼

(一)踏踏

(二)磨蹭東西

(三)翻肚

(四)破壞家具、玩具

(五)互相舔毛

(六)推落物品

(七)半夜一直叫、暴衝

(八)送「禮物」給你

(九)看窗外

(十)貓突然咬人

二、貓的行為學分析:這些身體訊號,透露了貓咪的真實情緒!

(一)貓尾巴行為

(二)貓的眼睛、瞳孔變化

(三)貓的耳朵變化

(四)貓叫聲

(五)貓鬍鬚

三、原來貓咪不是這樣想的!7 個你可能誤解的貓行為

(一)貓咪沒辦法教

(二)貓咪愛記仇、報復

(三)貓咪關在家裡好可憐,應該讓他出門散步

(四)我的貓都不玩遊戲,只喜歡睡覺

(五)貓咪太孤單,我應該多養一隻作伴

(六)貓咪總是把屁股對著我是討厭我嗎?

(七)貓咪都不使用跳台、貓牆,是不是不喜歡跳高?

四、貓行為解讀不再靠猜測!貼心毛寶用科學方法助你讀懂貓咪

 

一、喵星人行為大解密!破解 10 個常見貓的行為密碼

你是否常看到貓咪做出一些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行為、很好奇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呢?這些舉動看似搞怪,其實背後都有貓咪自己的邏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 10 個常見貓行為背後的真相,讓你更了解貓咪需求。

(一)踏踏

貓咪的「踏踏」其實是來自幼貓時期的本能,當小貓吸奶時,會用腳掌踩踏母貓的乳房促進乳汁分泌。長大後,貓咪雖然不再需要喝奶,這個行為卻依然存在,會在不同狀況時表達各種情緒和需求。

當貓咪在爸媽身上踏踏,代表他很放鬆、安心、信任你,就像小時候賴著爸媽一樣。而當貓咪準備睡覺時,也可能會踏踏周圍的毛毯、衣服或床鋪,這是他在營造舒適的休息空間。

(二)磨蹭東西

當貓咪在我們腳邊磨蹭,看起來就像在撒嬌,爸媽都會覺得超可愛!但你有沒有發現,他不只磨蹭人,連牆壁、鞋子、紙箱等物品也會蹭來蹭去?其實這並不只是撒嬌,貓咪也在標記氣味,劃分自己的領域

貓咪的頭部、臉頰、下顎等部位有特殊的氣味腺體,當他磨蹭物體時,就等於在上面「貼姓名貼紙」,留下自己的味道,幫助他建立一張專屬的貓咪氣味地圖,區分飲食區、休息區、遊戲區等。

因此當貓咪磨蹭我們,其實不只是把自己的味道留在我們身上,也是在收集我們的氣味,透過這樣的行為來確認彼此關係,並讓自己感到安心。所以下次當貓咪磨蹭你時,別只是覺得他在撒嬌,其實他是在宣示:「你是我的!」。

(三)翻肚

看到貓咪在地上翻來滾去,許多貓爸媽總是會忍不住想上前摸一把,結果才剛伸手,貓咪就會立刻彈開或揮爪咬人,貓咪這樣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貓咪翻肚並不一定代表想被摸!當貓咪感到放鬆、熟悉環境並信任爸媽時,就會頻繁地翻肚,這是一種「無防備」很安心的狀態。另外,貓咪天生有強烈的領地意識,翻滾時也會在地面摩上自己的氣味,標記領域。

(四)破壞家具、玩具

貓咪天生對環境充滿好奇,不過,因為他們沒有像人類一樣靈活的手指,只能靠爪子與牙齒感受物品的質地與形狀,或嗅聞品嚐物品的氣味。因此,如果有什麼東西看起來很新奇或可疑,他們就會透過拍打、啃咬等方式探索。

此外,貓咪也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當家中出現新家具、新玩具,或物品上有陌生氣味時,他們就會想要留下自己的味道「劃地盤」。而貓咪的爪子上有費洛蒙腺體,當他們抓東西時,等於是在物品上留下自己的氣味和爪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貓咪喜歡破壞家具、玩具,甚至是爸媽的鞋子。

(五)互相舔毛

當你幫貓咪梳毛時,他可能會突然回頭舔你幾口,家裡的貓咪彼此也會舔來舔去,這些舉動並不只是單純的清潔行為,也是親密的社交表現。透過互相舔毛,貓咪能夠交換彼此的氣味,對他們來說就像「確認你是自己人」的儀式。在多貓家庭中,當貓咪願意舔新來的夥伴,也代表他已經接受對方,視他為群體的一員。

(六)推落物品

相信許多爸媽都曾經遇過這樣的情景:桌上的筆、杯子、遙控器,甚至是剛買的裝飾品,都會被貓咪用爪子推到地上。這個行為到底是什麼意思?貓咪真的只是單純「調皮」嗎?

其實,貓咪推落東西的行為來自本能、好奇心與尋求關注,貓咪天生是捕獵者,他們習慣用爪子拍打、撥弄測試獵物是否還有生命跡象。因此當貓咪看到桌上的小物件時,可能會忍不住推一下,看看它會不會動。

不過有時候,貓咪推東西不只是因為好玩,而是發現這樣做可以成功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他每次推東西,你就馬上跑過來關心,甚至對他說話,那他可能會把這件事當成一種「獲得關注」的遊戲,並且樂此不疲!

(七)半夜一直叫、暴衝

貓咪半夜一直叫、暴衝通常來自體力過剩、壓力累積,或是貓咪有特殊的需求。貓咪是晨昏型的狩獵者,家裡清晨和半夜沒有東西可以吃,他們可能就會瘋狂奔跑「狩獵」,叫你起床放飯給他吃。

除此之外,生活太無聊、空間不足或長期缺乏刺激,也可能讓貓咪感到有壓力,而用暴衝來舒壓。有些貓甚至會在上廁所後突然暴衝,可能是因為排泄完很開心,也可能是交感神經作用的自然反應。

(八)送「禮物」給你

如果你的貓咪曾經帶著蟑螂、壁虎,甚至是小老鼠驕傲地送到你面前,或是放在你床上、鞋子裡,先別驚慌,這其實是貓咪的一種本能行為!

很多人以為貓咪這樣做是「報恩」,或是把你當需要照顧的幼貓,認為你完全不會打獵,只會吃現成的東西,因此主動幫你捕獵。其實他們只是喜歡把獵物藏在自己感到最安心的地方,而那些地方剛好是你的床鋪或物品上而已。所以,當你的貓咪送「禮物」給你時,雖然有點驚悚,但其實是他認可你的表現哦!

(九)看窗外

貓咪天生就是獵人,而窗外的世界充滿各種感官刺激——飛翔的鳥、飄動的樹葉、走動的人、或爬行的昆蟲,這些都會讓貓咪的狩獵本能瞬間啟動。因此貓咪特別喜歡看窗外,觀察周圍的變化。當他們看到「獵物」時,甚至會發出「咔咔咔」的聲音,都是興奮與狩獵慾望結合的表現。

(十)貓突然咬人

許多爸媽在替貓咪梳毛或撫摸時,會發現貓咪突然咬人,甚至翻臉跑開,其實貓咪咬人不代表他不喜歡你,而是一種不適的反應,例如:

  • 身體不舒服:如果貓咪平常享受被撫摸,卻突然開始咬人,可能是身體不適的警訊。例如關節疼痛、皮膚病、耳朵發炎等,當碰觸到敏感部位時,貓咪就會咬人表達不適。

  • 不喜歡被摸的地方:每隻貓咪都有屬於自己的「地雷區」,有些貓討厭被摸肚子,有些不喜歡尾巴或腳被碰。當你摸到他不喜歡的地方時,輕咬便是他表達不適的方式,如果你無視他的反應,就有可能被咬爆!

  • 靜電讓貓咪不舒服:冬天或乾燥環境下,毛髮容易產生靜電,當你的手或梳子碰到貓咪時,可能會產生微小電流,讓他感到刺痛,貓咪就會下意識咬你。

  • 貓咪已經不耐煩:有些貓咪天生耐心有限,如果你摸太久或梳毛時間過長,他可能會覺得煩躁,咬你的手表示「夠了!」。

從行為解讀貓咪的內心世界,「讓貓安心吃飯的三堂課」帶你改善貓咪的飲食習慣!

立即訂閱,免費領取

二、貓的行為學分析:這些身體訊號,透露了貓咪的真實情緒!

貓咪雖然不會說話,但他們的身體語言卻能透露許多訊息。從貓搖尾巴、瞳孔變化到貓耳朵都傳遞出不同意思,每個細微動作都是他與我們溝通的方式。想知道貓咪是開心、緊張,還是有點不耐煩嗎?學會解讀這些訊號,能讓你更懂貓咪的心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一)貓尾巴行為

  • 尾巴高高豎起,尾端微微彎曲:代表他心情愉悅、充滿自信,並對環境或人感到親近與友善。這種尾巴姿勢常見於貓咪迎接爸媽回家、興奮期待互動,或是在熟悉的環境中感到自在時,是一種表達歡迎與信任的動作。

  • 尾巴高舉並快速抖動:代表極度興奮、開心,或是在表達親近與期待。這種行為常見於貓咪迎接爸媽、撒嬌,或等待放飯時,就像在說「我超級開心見到你!」或「我超級期待吃飯!」

  • 尾巴豎直,但毛炸開:代表貓咪極度驚嚇或進入防禦狀態,這是貓咪受到威脅時的本能反應,貓咪會透過炸毛讓自己看起來更大、更具威嚇力,以嚇退敵人。這種狀況通常發生在貓咪遇到陌生人、其他動物,或突然受到驚嚇時。不過小貓如果太過興奮,有時也會炸毛。

  • 尾巴夾在後腿之間:表示害怕、不安,這是貓咪在面對威脅時的一種防禦姿態,表示他試圖避免衝突,可能是因為環境陌生、受到驚嚇,或壓力過大。如果貓咪同時縮起身體、耳朵後壓、瞳孔放大,則代表他正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這時應給予他安全空間,讓他慢慢適應環境,避免進一步刺激他,造成他更恐懼。

  • 尾巴快速甩動:當貓咪尾巴快速甩動時,通常代表他處於興奮、煩躁或不耐煩的狀態,具體含義可以依照當下情境判斷:如果貓咪正在專注玩耍,尾巴快速甩動就表示興奮與專注;但如果貓咪被撫摸時開始用力甩尾,則代表他有點不耐煩或不想被碰,這時應該停止觸摸,以免他進一步用爪子或牙齒攻擊。

  • 尾巴緩慢擺動:代表貓咪正在思考、觀察或者放鬆平靜。這種狀態可能會在貓咪注意到某個事物,或正在發呆時出現。

  • 尾巴捲著身體:當貓咪把尾巴纏繞在身體上時,通常代表他感到害怕、焦慮,或是身體不適。這是一種防禦性姿勢,貓咪透過將尾巴包裹住自己來縮小體積,試圖讓自己感到更有安全感。但如果貓咪同時顯得精神不振、活動量下降,或有其他異常行為,則可能是身體不舒服或生病的徵兆,建議多觀察,必要時帶去獸醫院檢查。

(二)貓的眼睛、瞳孔變化

  • 瞳孔縮小:當貓咪的瞳孔縮小成橢圓杏仁狀,通常表示他很放鬆。

  • 瞳孔放大:當貓咪的瞳孔突然放大,看起來像兩顆圓圓的大眼珠,可能代表他正感到驚訝、好奇或害怕。例如,當貓咪突然看到陌生人、聽到巨響,或是發現新奇的事物正準備攻擊時,他們的瞳孔便會瞬間放大。

  • 慢慢眨眼:當貓咪對著你慢慢地眨眼,其實是一種高度信任的表現,表示他感到放鬆、安心,並且視你為親近的對象。在動物世界裡,直視對方、不眨眼,通常代表警戒、敵意,甚至挑釁,因此當貓咪感到放鬆、安全,並相信你不會對他造成威脅時,他才會願意慢慢地眨眼,甚至閉上眼睛一小段時間。

(三)貓的耳朵變化

  • 耳朵向前:當貓咪的耳朵朝向前方,通常代表他很放鬆。此外,在如果聽到有趣的聲音、或看到新奇的事物,他們也可能豎起耳朵專心觀察。

  • 耳朵向後平貼:當貓咪的耳朵完全貼在頭上,像「飛機耳」一樣,通常代表他感到害怕或生氣,可能正在準備防禦或攻擊。這種狀態常見於貓咪感到威脅時,例如聽到巨大聲響、遇到陌生動物,或是被強行觸碰他不喜歡的地方。

  • 耳朵向側邊:當貓咪的單耳向側邊轉動代表他正在偵測周圍環境,例如家裡突然有人開門、聽到外面的狗叫,或是環境發生變化時他就會把耳朵轉向聲音來源,隨時準備應對。

(四)貓叫聲

  • 拉長音的叫聲:當貓咪發出長長的「喵~」聲,通常是想要引起爸媽的注意。他可能想討摸、討零食、想玩,或者在抱怨你沒有照顧好他的需求。這時候可以看看他是否餓了、無聊了,或是想討摸!

  • 短促的叫聲:短促的「喵!」則是貓咪在跟你打招呼,像是在對你說「你好」、「歡迎回家」,代表貓咪對你的正面互動,表示他期待你的回應。

  • 呼嚕聲:幼貓會用呼嚕聲與媽媽溝通,幫助自己找到奶水,貓媽媽也會透過這種聲音安撫小貓。當貓咪放鬆或享受爸媽的撫摸時,呼嚕聲則代表滿足與撒嬌,是他對你表達愛意的方式。

  • 牙齒發出嘎嘎聲:當貓咪發出「嘎嘎」聲時,通常是在模擬狩獵行為,幻想自己在捕捉獵物。此時,你可以透過逗貓棒或玩具模擬狩獵,幫助貓咪釋放能量,保持活力並減少焦躁感。

  • 嬰兒哭聲般的叫聲:嬰兒哭聲般的叫聲通常是母貓發情時發出的信號,用來吸引雄貓並表明自己正處於發情期,尤其在夜晚更為常見。有時焦慮、走失的貓咪,也可能發出嬰兒般的嚎叫聲。

  • 貓哈氣聲、低吼聲:當貓咪發出哈氣聲或低沉的吼叫聲,表示他感到威脅、不安,或者已經準備防禦或攻擊。這時候建議不要再靠近他,否則可能會被抓傷或咬傷!

  • 尖銳叫聲:貓咪發出尖銳的叫聲時,通常代表受到驚嚇、疼痛,或準備與其他貓打架的威脅聲。這時候爸媽需要立即關注貓咪,確認貓咪是否受傷或處於危險中。

延伸閱讀:貓叫聲大解密!了解貓咪語言與成因,讓你從叫聲讀懂貓咪的小心思

(五)貓鬍鬚

  • 鬍鬚向旁自然擺放:當貓咪的鬍鬚自然地向兩側攤開,呈現輕鬆的弧度,這代表他現在很自在、心情平穩。這種狀態常見於貓咪剛睡醒、慵懶地躺著、或靜靜地觀察周圍時,代表他對環境感到安心,沒有特別的緊張或興奮感。

  • 鬍鬚向前:當貓咪的鬍鬚向前伸展,代表他的注意力被某個東西吸引,進入了專注或狩獵模式。這時候的貓咪可能正盯著獵物、逗貓棒,或者準備發起攻擊。這種鬍鬚前傾的狀態,常見於玩耍時、看到新奇的事物,或準備捕捉獵物時。此時貓咪的感官會變得極度敏銳,而鬍鬚能幫助他判斷距離,以便精準撲擊。

  • 鬍鬚向後:當貓咪的鬍鬚向後貼近臉部,通常代表他感到害怕、焦慮,或處於防禦狀態,此時最好先讓貓咪冷靜,不要強行接近,避免進一步刺激他。

一起從行為學角度理解貓咪,「讓貓安心吃飯的三堂課」讓你掌握正確方法!

立即訂閱,免費領取

三、原來貓咪不是這樣想的!7 個你可能誤解的貓行為

 

(一)貓咪沒辦法教

很多人認為貓咪個性獨立、不聽話,甚至覺得貓咪「教不會」,其實這是個誤解!貓咪天生聰明,只是學習方式與狗狗不同,如果訓練方法錯誤,當然會讓人覺得沒有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狗狗的學習方式常以「取悅/配合爸媽」為主,貓咪則多會在觀察環境、衡量得失後,才決定是否改變行為。因此,如果你的回應方式不對,可能會讓貓咪以為某些問題行為可以達到他的目的,反而更常出現這些行為。

因此當貓咪做出你不希望的行為時,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忽略」,不要看他、罵他或趕走他,因為貓咪會根據你的反應調整行為,如果他發現某個動作無法引起你的關注,久而久之就會減少這樣的行為。

因此貓咪不是不能教,而是要用對的方法!與其責怪貓咪學不會,不如試試順應他的習性,用獎勵與耐心引導,你會發現貓咪比想像中還聰明又有靈性哦!

(二)貓咪愛記仇、會報復

許多爸媽在責罵或懲罰貓咪後,可能會發現貓咪開始亂大小便、咬人,甚至破壞家具,就會認為貓咪在「報復」。其實,貓咪並沒有記仇或報復的情緒機制,他們無法理解「你罵他=他做錯事」,只會覺得環境變得讓他有壓力,因此亂尿、抓東西、攻擊等行為,都是因為他感到焦慮、不安全,並非故意對爸媽不滿。

舉例來說,當貓咪在床上尿尿,可能是因為壓力大,想找讓自己安心的場所排泄,而不是故意搞破壞。因此建議此時不要責罵或懲罰貓咪,否則只會讓他更焦慮,反而讓行為問題更嚴重。最好應找出貓咪的壓力來源,用耐心與適當的方式幫助他適應環境,並給貓咪足夠的安全感,才能讓貓咪學會正確的行為。

(三)貓咪關在家裡好可憐,應該讓他出門散步

許多人認為貓咪天性愛探索,應該讓他們外出、帶出去遛貓,這樣才能擁有更快樂的生活。然而,讓貓咪出門其實潛藏許多危險,像是:

  • 被聲音嚇到逃竄:突然的巨大聲響(例如機車、鞭炮、喇叭聲)可能會讓貓咪驚慌逃竄,導致迷路或發生意外。

  • 攻擊性動物:戶外可能有其他貓、狗,甚至野生動物,與貓咪發生衝突,導致受傷或感染疾病。

  • 疾病與寄生蟲:貓咪在戶外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或物品,可能會感染貓瘟、貓愛滋、跳蚤、蟎蟲等疾病。

  • 有毒植物與食物:路邊的某些植物、腐敗食物或人為丟棄的有毒物質,都可能對貓咪造成致命影響。

因此,如果擔心貓咪無聊,與其讓他冒險外出,不如提升室內環境的豐富度,讓貓咪在安全的空間內獲得足夠的刺激與樂趣,像是:

  • 增加垂直空間:貓咪喜歡攀爬與在高處觀察,因此可以在家安裝貓跳台、貓牆或架高的貓窩,讓貓咪擁有更多活動空間。

  • 創造探索空間:使用紙箱、貓隧道、DIY 貓屋,讓貓咪能鑽來鑽去,滿足探索本能。

  • 玩獵物遊戲:利用逗貓棒、互動玩具或自動餵食器,模擬貓咪捕獵的過程,可以消耗貓咪的體力並滿足貓咪的狩獵本能。

  • 提供窗邊視野:貓咪喜歡看窗外的世界,因此可以設置窗邊貓架或貓吊床,讓他們在室內安全地觀察窗外的鳥、車輛、行人,以刺激貓咪的感官。

  • 定期更換玩具與環境:貓咪容易喜新厭舊,可以輪流擺放不同的玩具或移動家具擺設,增加新鮮感。

(四)我的貓都不玩遊戲,只喜歡睡覺

這是許多貓爸媽常見的誤解!其實所有的貓都有狩獵天性,只是有些貓的反應較慢,或者需要更適合的方法激發玩心。如果你的貓對玩具視若無睹,甚至只想窩著睡覺,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

  • 環境刺激不足:貓咪需要豐富的環境來激發好奇心,如果生活環境過於單調,貓咪可能會覺得無聊、懶散,甚至失去玩耍的興趣。

  • 玩具不對:不是每種玩具都能吸引貓咪,不同的貓有不同的喜好,有些喜歡逗貓棒,有些則偏愛滾動的小球或羽毛玩具。

  • 遊戲方式錯誤:許多爸媽只是把玩具擺在地上讓貓咪自己玩,但這樣很難激發貓咪的狩獵本能。貓咪喜歡追逐和捕獵會動的獵物,因此正確的互動遊戲,才能讓他們想要跑起來。

  • 多貓問題:如果家裡有多隻貓,貓咪可能會出現社交壓力,因為害怕玩具被搶或被欺負而不願參與遊戲。

  • 遊戲空間不友善:如果貓咪的活動空間過於狹窄、或者地面太滑,他們可能會覺得環境不安全,影響遊玩興致。

  • 習慣問題:有些貓咪長期缺乏互動或刺激,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不愛玩,對遊戲失去興趣。

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貓咪重新找回對遊戲的熱情呢?接下來,我們就從選對玩具、調整遊戲方式、優化遊戲空間,到建立規律的遊戲習慣,一一幫助貓咪找回他與生俱來的狩獵樂趣!

人貓互動遊戲技巧

找到貓咪喜歡的玩具類型

要讓貓咪投入遊戲,要先觀察他屬於哪種類型的「獵人」, 每隻貓的狩獵喜好不同,對不同的刺激方式也各有偏好。如果不想浪費錢買一堆貓咪不感興趣的玩具,不妨先觀察貓咪的個性,找出他最感興趣的「獵物類型」,例如:

  • 森林系貓咪:喜歡模擬捕鳥的體驗,最愛羽毛玩具、飛鳥逗貓棒,任何看起來像鳥的東西都能讓他玩得不亦樂乎。

  • 放鬆系貓咪:玩心比較慢熱,需要貓草玩偶來幫助放鬆心情。如果你的貓對玩具興趣缺缺,可以試著把玩具和貓草放在一起,讓他對氣味產生興趣。

  • 選手系貓咪:熱愛追逐、飛奔,最適合彈跳球、會滾動的玩具,也可以測試不同材質的球,找出貓咪最愛的種類。

  • 爬蟲系貓咪:喜歡模擬捕捉地上爬行的獵物,鞋帶、毛毛蟲玩具、假壁虎、假蟑螂,只要你能讓玩具快速爬動,他一定會興奮追逐。

  • 視覺系貓咪:有些貓比較害羞,可能不太敢直接參與遊戲,但卻會專注地看著別的貓玩。這類貓咪適合先讓他「觀看遊戲」,時間久了自然會忍不住加入。

  • 環保系貓咪:有些貓咪對市售玩具毫無興趣,反而偏愛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例如紙球、吸管、束線帶、髮圈,這類貓咪適合用簡單的物品來培養遊戲習慣,再慢慢嘗試市售玩具。

  • 佛系貓咪:什麼都可以玩,對各種玩具來者不拒,這類貓咪的優點是適應力強,隨時都能開心投入遊戲。

知識補給站:貓咪適合玩雷射筆嗎?

許多爸媽會和貓咪玩雷射筆,但其實雷射筆可能會為貓咪帶來不少潛在問題!由於雷射筆只是光點,貓咪無法真正「抓」到獵物,長期下來容易產生焦慮與挫折感。此外,過度激烈的追逐可能導致貓咪受傷,尤其是那些平時不習慣高強度運動的貓,容易因為突然爆衝而受傷或喘氣,對身體造成負擔。

更嚴重的是,長期使用雷射筆可能讓貓咪過度執著於移動的光點,導致他對影子或光線變得極度敏感,甚至無預警攻擊移動中的家人或其他寵物。當貓咪無法完成完整的狩獵循環,只是不斷追逐卻抓不到東西,他可能會對狩獵失去興趣,影響未來的人貓互動,精力無法抒發,阻礙行為發展。

因此,與其使用雷射筆,建議選擇貓咪可以實際抓到的實體玩具,搭配豐富的互動與陪伴,讓遊戲更具意義,也能有效提升貓咪的滿足感與自信,讓人貓關係更緊密!

模擬獵物遊戲

如果你家貓咪對玩具沒興趣,可能不是他不愛玩,而是「獵物」太無聊!貓咪天生就是狩獵型動物,遊戲的樂趣不只是追逐,更包含完整的狩獵體驗,從觀察、追蹤、衝刺、撲抓到最後的「戰利品」收尾,每一個步驟都會影響貓咪的興奮度。

那到底該如何讓遊戲更像真的狩獵呢?以下提供 4 個技巧給各位爸媽參考:

  • 變化移動速度,不要當「懶獵物」:如果逗貓棒或玩具總是以固定速度移動,貓咪可能很快就失去興趣,覺得「這隻獵物也太遜了吧!」因此建議讓獵物「忽快忽慢」、「靜止一會再突然逃跑」,才能吸引貓咪保持專注,激發他的狩獵本能。

  • 讓獵物躲起來,製造神秘感:真正的獵物不會傻傻地在貓咪面前亂跑,而是會找地方躲藏。因此,可以試著把玩具藏在紙箱後面、布底下,或在桌腳邊晃動,讓貓咪有「發現獵物」的感覺,這樣他會更興奮,想要出手捕捉。

  • 別讓獵物太容易被抓到,提升挑戰性:在互動時,可以讓獵物掙扎逃跑,或者在貓咪快抓到時稍微閃開一點,增加等待與追逐的過程,讓最終的捕獲更有成就感。

  • 給貓完整的狩獵體驗,讓遊戲更有意義:貓咪的狩獵行為並不只是「跑一跑、跳一跳」,而是一整個循環,包括盯著獵物、壓低身體、擺動屁股、突襲、咬住,甚至最後「吃掉獵物」的動作。因此玩遊戲時,記得讓貓咪體驗這些動作,更重要的是,記得確保貓咪在遊戲結束後可以飽餐一頓,才能讓整個狩獵行為有個滿足的收尾。

營造合適的遊戲空間

如果遊戲範圍太小,貓咪沒辦法順利衝刺、跳躍或翻滾,他可能就會不想玩。因此爸媽應該確保遊戲區域沒有太多障礙物,才能讓貓咪自由活動;如果家中的地板是磁磚、大理石或木地板貓咪在玩耍時可能容易打滑或跌倒扭傷,也會讓貓咪排斥遊戲,建議鋪上防滑墊、地毯,或選擇貓咪腳掌較容易抓地的地方玩耍,例如床上或沙發上。

建立每天固定的遊戲時間

貓咪的生理時鐘非常準確,如果每天在相同時間陪他玩,他就會逐漸養成習慣,時間一到就自動進入「狩獵模式」,期待你的陪伴。建議可以選擇貓咪最活躍的時間進行遊戲,效果會更好。只要每天固定時間陪貓咪玩耍,他很快就會把「玩遊戲」當成日常的一部分,甚至還會主動找你玩。

(五)貓咪太孤單,我應該多養一隻作伴

許多爸媽看到自家貓咪獨居,會擔心「自己一隻貓會孤單嗎?」於是萌生「再養一隻貓陪他」的想法。然而,不是所有貓咪都需要同伴,貿然多養一隻,反而可能導致貓咪壓力加倍,甚至引發行為問題或健康惡化!因此在決定養第 2 隻貓之前,不妨先思考以下 5 個關鍵因素:

考量是否多養貓的要點

  • 貓咪的個性:有些貓天生友善,喜歡社交,容易接受新貓;但有些貓個性獨立,領地意識強烈,對新貓可能充滿敵意。此外,有些爸媽會認為:「我的貓很皮,是否應該找文靜的貓互補?」反而容易害溫順的貓變成「箭靶」,在家中被欺負,導致壓力過大,出現焦慮、挑食、亂尿等問題。

  • 貓咪的年齡:若舊貓和新貓皆為成貓,通常適應難度會更高,因為成年貓通常已有自己的個性、習慣,也有自己熟悉的領域,更容易因新貓加入感到壓力。

  • 貓咪的健康狀況:若家中已有年老或體弱的貓,新貓可能會增加貓咪壓力,更容易生病。

  • 你的家庭環境:如果家裡空間有限,兩隻貓可能會爭奪資源,導致衝突;貓砂盆數量也建議至少準備「貓數+1」,例如 2 隻貓至少需要 3 個貓砂盆。此外,新貓初期需要隔離,家中也會需要足夠的空間,才建議養第 2 隻貓。

  • 你的時間和精力:雙貓並不會讓照顧變輕鬆,反而需要更多時間、精力與金錢,除了需要更多陪伴與關注外,食物、貓砂、玩具開銷也會增加,貓咪生病時的醫療費用更是可觀,因此在決定飼養之前,務必評估自己的時間與經濟能力,確保能夠長期負擔兩隻貓的需求。

由上述可知,並不是所有貓咪都需要同伴,真正重要的是了解自家貓咪的個性與需求,再決定是否適合多貓生活。

與其盲目增加貓伴,不如專注於提升陪伴的質感,讓貓咪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安全與滿足。透過與貓咪互動,讓他感受到你的關心,而不是單純地放養在家裡。此外,透過豐富環境,例如設置貓跳台、窗邊觀景區(貓電視)或探索空間,讓貓咪擁有更多活動與觀察樂趣也十分重要。適當遊戲也能滿足貓咪天性,像是使用逗貓棒或獵物型玩具,引導他發揮狩獵本能。

延伸閱讀:

(六)貓咪總是把屁股對著我是討厭我嗎?

許多貓爸媽看到貓咪轉身,把屁股對著自己,可能會覺得:「他是不是在嫌棄我?」、「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其實這正是貓咪信任你的表現!

在動物世界裡,背對同伴代表著「我不擔心你會攻擊我」,這是一種極大的安全感與信賴。對貓咪來說,這種行為不僅不是冷漠,反而是一種溫暖的「貓式情誼」。

(七)貓咪都不使用跳台、貓牆,是不是不喜歡跳高?

許多貓爸媽精心準備了跳台或貓牆,卻發現貓咪總是興趣缺缺,於是懷疑:「我的貓是不是不喜歡跳高?」事實上,大多數貓天生就喜歡爬高,因為垂直空間視野好,能讓他們感到很安全。

如果你的貓對跳台沒興趣,很可能不是他不愛跳,而是動線設計出了問題! 例如:

  • 跳台或貓牆被放在家裡沒人經過的角落,貓咪不會特別想去探索。

  • 階梯間隔太高、距離太遠,讓貓咪難以安全跳躍。

  • 跳台之間過於垂直,導致不好使力,跳起來不夠順暢。

  • 洞口太小、空間擁擠,讓貓咪覺得不舒服,無法自由進出。

所以,當你注意到貓不愛使用跳台時,先別急著認為他不喜歡跳高。不妨重新檢視家中的擺放位置與設計動線,確保跳台的高度與間距符合貓咪的身長與身高,他才能真正享受這片屬於他的垂直空間哦!

四、貓行為解讀不再靠猜測!貼心毛寶用科學方法助你讀懂貓咪

當貓咪出現各種爸媽無法理解的行為,如破壞家中物品、喵喵叫不停、挑食、亂大小便時,是否讓你感到挫折,不知道該如何改善?貼心毛寶的貓行為諮商不僅能幫助你理解問題,更深入探索問題背後的原因,帶你真正了解貓咪的需求與壓力來源。

我的服務不只是解決貓咪的行為問題,更會從你的角度出發,探討你對貓咪行為的困擾,並協助你梳理對毛孩的期待與認知。透過耐心的觀察、連續的行為分析與系統化計畫,我會手把手幫助貓爸媽從環境調整、互動方式、生活習慣等多個面向著手,用貓咪能接受的方式改善行為,確保一勞永逸地解決你的問題。

我相信,行為改善的重點不只是讓貓咪變得「更乖」,更是在人貓需求都被理解與滿足的前提下,找到最適合的相處模式。一旦貓咪壓力降低,爸媽的困擾也會隨之減少,家裡就能恢復平靜與和諧,人貓關係也會更加親密,人貓生活都 能零 壓力!

了解更多貓行為知識,讓你更懂毛孩需求!「讓貓安心吃飯的三堂課」帶你掌握關鍵餵養技巧!

立即訂閱,免費領取

分享此文章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