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飲食, 零恐懼訓練系列™, 人貓互動, 案例分享, 環境豐富

【人貓互動系列】貓咪阿吉從愛咬人到情緒穩定的改善案例分享

你還記得第一次養貓的心情嗎?想像一下如果初次養貓就遇到體格壯碩的大橘貓,動不動就咬人洩憤,你會怎麼做!?

成立貼心毛寶、成為貓行為諮商師後,我遇到不少爸媽才剛成為貓奴,就遇到貓咪咬人的難題,大部分人會穿長褲、厚襪子、或者把貓咪關籠(這是最不推薦的方法),但阿吉媽媽用的是我見過最有創意的處理方式:他去買「腳套」。

這篇文章我要跟你分享阿吉媽媽的心路歷程,以及流氓貓咪阿吉怎麼從愛咬人到情緒穩定的轉變過程。

被阿吉咬到傷痕累累,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阿吉媽媽在找我諮詢時,跟我分享了他過往和阿吉相處的生活模式。

在找貼心毛寶諮商前,我常常半夜被阿吉叫醒或咬醒,總是搞不清楚阿吉到底是肚子餓還是睡前放電不夠,或是哪裡我沒注意到,整個很不知所措!即便上網查資料.....試著照做還是沒有任何改善、或是成效有限,抑或是有時試了有效、有時沒效。

除了半夜常被叫醒或咬醒的問題,我還非常常被阿吉咬/攻擊,我也是上網查了資料試了各種方法,像是陪玩、餵零食、肚子餓(因為放飯太慢??被咬還是??)......猜測各種阿吉可能咬我的原因。

最後沒辦法,試了網路上說的『對貓噴水』,這個方法確實有用,當下阿吉確實會跑掉,就是當下,過一陣子我還是會阿吉被咬,我始終還是沒有找到他咬我的原因,所以總是不停地被咬,咬到我甚至要穿著腳套在家裡走路才會有安全感!或是當腳會露出來的時候,我都會想趕快找被子/毯子包住自己的腳!

貓咪阿吉從愛咬人到情緒穩定的改善案例分享

隨著被咬的時間越來越久,吉媽意識到戴腳套只是治標不治本,她只能不停忍受,完全無法判斷貓咪為何咬人。

接著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她開始把家裡冷氣調低,只有晚上睡覺拿掉腳套,結果阿吉居然攻擊她的頭!

從觀察貓咪咬人的行為,擬定適合的改善計畫!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想:吉媽晚上睡覺為何不關門?我當時跟你有一模一樣的疑問。

在吉媽找我諮商的第一時間,我就建議她先保護自己:晚上睡覺把臥室門關起來,讓阿吉在其他設計好的貓床睡覺就可以。

沒想到第二天她傳了一段影片給我,影片中的阿吉在門外用摻弱細小的聲音對著房門叫了幾聲,吉媽卻說阿吉聽起來像是在慘叫,她完全無法狠心不讓貓進房,決定還是忍耐、讓貓進房睡,當然阿吉後來還是攻擊她(淚)。

在這邊先講個題外話,在我的諮商經驗中,像吉媽這樣的人非常多!很多人甚至無法理解自己(也很痛恨自己)為何如此心軟,如果你也是這種人,請先不要急著責怪自己。

你只是一個同理心十足,跟貓咪共感強烈的好爸媽,在做貓行為改善與調整的過程中,只要把自己無法做到、覺得不舒適的地方提出來,正向訓練的諮詢師/諮商師都會以人貓舒適的角度為你調整改善計畫!

延伸閱讀:如何選擇適合你的貓行為諮詢師

回到吉媽的故事。

在理解吉媽寧可被攻擊、也不想讓阿吉傷心的意願以後,我決定調整計畫。我請吉媽幫忙錄影,讓我仔細看看阿吉半夜都是怎麼攻擊她的,思考其他可行的改善方法。同時,吉媽每天半夜都會起床戴上腳套、應付阿吉後再回頭睡覺。

她跟我說,她已經很久很久沒有一覺到天亮,但就算完全沒有睡眠和生活品質,她卻又很堅定告訴我:她可以做到!除了晚上被阿吉攻擊的困擾以外,吉媽白天都在家唸書、準備轉職,她常常需要一邊用功、一邊小心不被阿吉咬。

幸好她是科技控,對3C產品充滿實驗精神,我們討論以後計畫了一套完整的蒐證方法觀察方法,錄到各種阿吉咬人的樣子。吉媽每天都在被攻擊後及時回報,我也能第一時間了解:阿吉為何像個小流氓。

貓咪愛咬人,其實和社會化不足息息相關!

在聽到這樣的案例時,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阿吉究竟怎麼了?

我曾寫過文章分享貓咬人的原因,他們除了天性是獵人,通常單貓家庭的小貓因為少了社會化或同儕陪伴,就會特別容易咬人或是攻擊人類的腳,也容易用啃咬人類的方式表達各種情緒。如果你想了解更詳細的貓咪咬人原因解析,歡迎點擊閱讀以下文章。

延伸閱讀:貓為何一直亂咬我?貓咬人原因解析及 4 招改善攻略!

不過,我並不會對每個學生都用一樣的教學方法,而是會先理解爸媽的個性和偏好。我注意到有些人喜歡自己摸索、從錯誤中學習,這樣的爸媽通常不會剛開始養貓就找我,只有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才會考慮諮詢第二意見。

另一種人則是像吉媽,吉媽是新手,對於各種養貓大小事都很好奇,常想知道貓在想什麼、該怎麼跟貓相處、怎麼做才最正確,她會想先了解所有資訊,再用最正確的方式養貓,所以我可以盡情發揮,於是,我便帶著她開始探索阿吉的生活大小事。

剛開始,吉媽從餵貓學起。我們一起了解阿吉喜歡吃什麼、需要吃多少,阿吉喜歡什麼玩具、怎麼陪玩他才會開心,還有家裡該怎麼佈置、如何把環境豐富化阿吉才不會無聊,這些都是吉媽非常在行的領域,通常我只要提點一兩個觀念,她就能很快變通,而且吉媽執行力超強,甚至會研究出很多超出我分享的方法,讓我非常驚喜、也很享受跟她一起討論的過程。



吉媽在推薦文中也分享了這個階段的心得。

在諮商過程中,我常常會丟個影片請吉兒幫忙看,到底是為什麼?吉兒很快就看出來了。而且我最愛老師除了協助飼主解決問題找到原因,還會隨堂考,會先指出某個時間點要我們看看覺得可能是什麼問題,找到問題後,會進一步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解決,讓我們學習怎麼處理、並且幫助我們以後遇到問題會更容易知道是什麼原因、並進而解決。

除此之外,吉兒還會根據飼主的生活習慣跟喜好去想方法幫飼主去做調整,而不是死板板的一定要照著教科書的方式去做。這樣的方式對我來說,在測試的時候就會相對簡單,不用刻意去做甚麼調整來改變原本的習慣。

例如,當初吉兒建議房間可以放個跳台給貓咪睡覺,但因為我很擔心買了跳台阿吉不用,於是吉兒想到我們家很多收納箱,所以我們先用收納箱搭起階梯式的跳台,來觀察看看阿吉的使用狀況再來決定要不要擺跳台在房間。

除此之外,老師發現我在改善的方向偏了或是整個慌了,都會適時的制止我、或告訴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試試看,讓我比較不會無所適從,也比較不會害怕面對阿吉。

 

在這個階段,我們確實有發現一些阿吉攻擊人的原因,像是:他肚子很餓媽媽沒發現、太無聊媽媽沒有跟他互動、陪他玩、或咬人後媽媽反應太大很像獵物太好玩(笑)等等...我帶著媽媽一一調整改善後,阿吉的咬人頻率也確實順利地大幅降低,只是這個行為依舊沒有完全消失。

隨著探索時間越來越長,我可以感覺到媽媽有一點點挫折,她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為何阿吉還是不開心?而我也有點好奇,因為以過去經驗,通常這時貓咪情緒應該已經平穩,人貓互動都會很和諧。

但阿吉跟一般貓咪反應不同,他還是會咬媽媽,是不是有哪些環節被我遺漏了?於是我更仔細研究阿吉和媽媽的相處影片,最後有了重大發現!

貓咪也很需要爸媽對等的情感交流和回應!

自從確認阿吉的作息規律、吃得開心、環境豐富、活動也充足以後,我從吉媽回報的生活影片中察覺到阿吉越來越親人,他會翹著尾巴走向媽媽,發出上揚的喉音,也會想磨蹭吉媽,尤其是吉媽出門一陣子、剛回家的時候,或是吉媽準備就寢,躺到床上的時候!

但我也注意到,吉媽的感覺和她對我敘述的阿吉行為,都跟影片裡我看到的資訊完全相反!她跟我說阿吉還是會生氣咬她,尤其是睡前和她剛回家的時候!!!這時我才開始意識到,原來阿吉僅存的、一直沒辦法改善的攻擊,是因為他的撒嬌得不到媽媽對等的回應,那是一種挫折的反應!

在發現癥結以後,我跟吉媽利用視訊諮商時間好好討論了她長久以來對阿吉的恐懼,幫助她看見、也理解自己過去的創傷。

貓咪也很需要爸媽對等的情感交流和回應!

原來以前只要阿吉靠近吉媽就是要咬人,她才漸漸發展出預設的恐懼,每次看到阿吉靠近就想閃躲,完全沒有意識到阿吉的生活已經改善,現在他靠近媽媽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想撒嬌。因此阿吉在發現媽媽會閃躲、讓他無法盡情磨蹭撒嬌的時候,才會越來越激動、越來越挫折,轉而生氣、追咬媽媽。

在幫助吉媽徹底了解阿吉的轉變後,我告訴她,從現在開始要試著改變自己的預設期望。每一次看到阿吉接近都要預設他是想撒嬌,這樣的人貓信任才會是對等的

我甚至跟媽媽拍胸脯保證:阿吉不會再咬你了!做了這樣的心態調整後,吉媽的行為很快就有大幅度轉變,媽媽開始堅定地站在原地回應阿吉的撒嬌,讓他盡情磨蹭、甚至跟他說話、用手幫他梳毛、真心接納阿吉的情感。

吉媽漸漸克服恐懼,我們也很快就發現阿吉咬人次數幾乎降到零。吉媽因為正向經驗值急速上升,也能明顯感覺心裡更有安全感(再也不用假裝不害怕)。後來在我的鼓勵下,吉媽開始脫下腳套、改穿長褲,練習短短幾天後,她甚至自己想了超棒的減敏計畫:把長褲換成七分褲、再練習穿短褲,並開始赤腳在阿吉身邊活動!

在諮商完成前的最後階段,媽媽幾乎每天都一覺到天亮,她還是習慣傳一些影片跟我分享她跟阿吉的日常,每次看到阿吉像工讀生一樣靠著媽媽熟睡著,我都覺得好溫暖,而白天的阿吉也早就成為陪伴媽媽用功唸書的好書僮。

媽媽跟我說,現在阿吉就算有任何需求要咬人,都只會輕輕啄一下告知而已,吉媽也能馬上理解阿吉當下的需求,人貓之間心有靈犀一點通,阿吉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樣、用小流氓的方式表達情緒了!

吉媽最後也跟我分享。

跟吉兒一對一後,慢慢發現很多時候其實都是我的行為影響到阿吉,內心真的是五味雜陳,但也非常感動跟非常開心,沒想到我真的可以享受養貓的樂趣卻又不影響生活品質,真是太神了吉兒!
 

最後,因為跟吉媽諮商這段期間,我們蒐集的影片已經打破貼心毛寶歷史紀錄(笑)我特地花點時間幫他們做了一段改善紀錄,放文章最後為吉媽和阿吉慶祝這段美好的緣分~同時也跟你分享喜悅!如果你跟吉媽一樣,在和貓咪相處上遇到困難,或是不知道該怎麼解決貓咪愛亂咬人的問題,可以按這裡填寫預約表單,跟我聊聊你的困擾,讓我幫助你改善生活品質。

如果覺得這篇文很實用,歡迎按讚、轉貼、留言給我鼓勵,也可以按這裡訂閱電子報,收到更多深度的貓行為知識文!

 

 

分享此文章

202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