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分享一對一諮商的故事,我總是聚焦在改善技巧上,這次分享的案例故事是四貓的多貓家庭,我想寫一個從未分享過、但更重要的技巧:如何維持人類的生活品質。
通常爸媽來接洽貓行為諮商時,我會先親自列一份客製化的問題,了解貓咪基本資料和家庭狀況,接著才會做初次諮商評估問題。先跟你分享一下這個家庭的簡單資訊。
老大 - 煞車皮 (賓士/男/五歲)
老二 - 普栗豬 (灰虎斑/男/四歲)
老三 - 梨仔 (三花/女/三歲)
老么 - 喵栗 (玳瑁/女/兩歲)
爸爸 (普爸) - 在加州工作,每兩個月會來印州找媽媽+四貓
媽媽 (普媽) - 在印州工作,是四貓的主要照顧者
初次諮商視訊時,普媽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普爸在加州、我在臺灣,三方視訊聊四隻貓的愛恨情仇與糾葛,有貓吵著要吃飯、有貓在揍別的貓、有貓偷跑到車庫不出來、有貓冷眼旁觀不願意接近媽媽(如果你也有多貓家庭應該可以想像,通常這隻貓才是媽媽最希望照護與培養感情的貓),當天場面鬧轟轟,我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當時我一直在想:「一個人養四隻貓,太辛苦了吧!」
但螢幕上的普媽好像一點都不累,她像小蜜蜂一樣忙進忙出、跑上跑下,急著想把所有無法解決的多貓困擾都敘述清楚,希望我能為她找答案;普爸則是偶爾才插話,但大多一針見血。而我,我是共感很強的高敏人,老實說那天視訊剛開始我就覺得頭暈目眩,經驗直覺告訴我這個感受就是代表,接下來的任務絕對不只是「解決貓咪行為問題」這麼簡單,更重要的關鍵是「如何搶救普媽的身心健康」!
後來我才知道當時我感受到的,其實早就是普媽內心的掙扎,因為她在推薦文裡跟我分享了。
光是初談就有非常大的收穫,首先是透過吉兒的會前提問去覺察到自己的狀態。九月當時因為剛跨州搬家又剛開始博班畢業後的第一份新工作,所以生活型態跟以前很不一樣。原本我以為遠距夫妻就跟我以前博班的時候一樣,幾個月自己照顧四貓應該也還好,但我如果沒有跟吉兒聊的話,其實我沒有發現我已經超載了,我原本以為貓口數沒有增加,應該不會更累才對,所以一直沒有覺察自己的累。
當時初談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現在可以幫你的是教你怎麼少做一點,你已經做太多了」這句話,當下聽到真的快哭出來,實在太感動了QQ 覺得自己的辛苦有被看見的感覺,而且好像自己的壓力終究會有解方的感覺~
像普媽這樣的多貓家庭其實很常見,爸爸在外地工作,媽媽獨攬大局,平日要上班還要照顧貓,有些人還要顧小孩,如果又遇到貓有行為問題真的很崩潰。偏偏貓咪本來就是規矩多、心思細,無法面對衝突且愛逃避的生物,假如被迫跟其它合不來討厭的室友關在一個屋簷下,都會等到忍無可忍才一次爆發。這時人類看到的絕對都是很嚴重的狀況。
多貓家庭常見的問題有:貓咪打架/哈氣/叫囂/低吼,爭執引起的亂尿/亂大便、挑食搶食問題、飲食問題衍生的壓力型疾病(膀胱炎、血尿、嘔吐、過度舔毛、亂叫、咬人)、打架衍生的壓力性問題(貓咪焦慮、怕人、不親人、亂叫、咬人)。
當時普媽跟很多來找我諮商的爸媽一樣,覺得這些問題一個一個都需要關注,個別改善,但是在貼心毛寶,這不是我做行為諮商的方式,我習慣找到問題核心、從根源徹底解題。因此我在評估以後告訴她,她們家所有的問題根源都來自同一個核心(待會解釋給你聽),我甚至誇下海口說,只要設計出一套有系統的運作方式,就能改善所有問題。(如果你想了解貼心毛寶的諮商方式,可以延伸閱讀參考這篇文章)
以下是當時普媽列出的困擾,這只是前五名:
1. 普栗豬挑食、頻繁嘔吐,醫生覺得腸胃沒問題
2. 梨仔和煞車皮常打架,煞車皮喜歡騷擾別貓上完廁
3. 梨仔愛啃紙箱
4. 普栗豬會站著尿尿,把尿噴到外面
5. 普栗豬清晨咬媽媽頭皮
剛開始,我先從普媽給我的線索檢視這五大困擾的根源,發現她們家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四隻貓共享2個飼料機。雖然是雙碗飼料機,嚴格算起來有四個碗,但在有貓會吵架、有貓躲遠遠不想靠近的狀況下,很明顯不是每隻貓咪都能(或願意)在放飯時間來吃飯及吃到飯。
因此再請你仔細看看上面那五個困擾,然後想像一下我看到的畫面:普栗豬放飯時總是躲遠遠,媽媽以為他挑食,他會等餓過頭再爆吃一頓,所以常常吃了馬上吐出來;而且普栗豬把食物吐完後,半夜就爆咬媽媽起床補飯,可憐的媽媽通常隔天有早八要上課,而且她是教授,就算想睡也不能打瞌睡)。煞車皮極愛吃飯,但他有三個競爭對手,家裡的飯量有限、常被吃光,所以他時刻心情都不美麗,只能拿梨仔出氣,沒事就去尾隨她如廁,大肆騷擾一番,因為她反應最激最有趣!梨仔有名模病,她最討厭有貓靠近,但常被煞車皮當出氣筒,根本氣到不想跟那些平民百姓一起吃飯,餓到只好啃紙箱。喵栗呢?等等,喵栗在哪?大家都以為喵栗最獨立,其實她牙齒已經痛到吃不下飯了!
這樣敘述給你聽以後,可能連你都已經看出問題根源就是家裡的「飲食作息」。不過在這篇故事裡,我可能沒有足夠的篇幅分享詳細的解決方式與過程,下次有機會再開一篇專講放飯技巧!如果你有興趣了解,可以先延伸閱讀以下這幾篇文章,了解改善貓咪飲食的正確觀念。 (貓咪為何一直亂咬我 ; 4大技巧讓貓咪和平共處;貓咪飲食完整六大指南)
在這個故事中我要跟你分享的是:改善貓行為問題,爸媽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過去在改善問題時,我會先思考的是貓:貓咪需要什麼?爸媽要幫助貓咪多做什麼?但現在遇到身心明顯超載的爸媽,我會先關注人:你怎麼了?你為何猶豫不前?是什麼讓你停滯不前?阻擾你做出正確決定?我能幫什麼忙?我開始注意人類行為底下的情緒,開始重視人的隱性需求,調整諮商方向以後,雖然要走的路比較遠、時間比較長,但成效往往超出預期地好。因為我認為養貓的主角一直是人,改善家貓行為問題不能忽視人的身心健康,一定要兼顧生活品質!
我一開始就發現媽媽已經忙得焦頭爛額,如果還要加入更多改善功課,她的身心負擔會更重,這個家庭不可能更和諧,因此花了一點時間了解媽媽的日常,卻意外發現一件事:很多她正在做的事情,都是可以刪除不做的。她只是因為覺得對貓有虧欠,才強迫自己做,例如:一天換水兩次、貓咪每次上完廁所就去清砂盆、貓咪叫了就餵飯。她甚至無法好好睡覺吃飯,更別說照顧自己了。
我先幫助媽媽意識到她的極限,並接納自己的極限。她發現過去只要想到要跟貓咪說「No, I can't」,就會有深深的罪惡感,所以才會幫貓一天換兩次水(其實貓根本沒在喝),也很擔心貓咪喝到有毛的髒水(根本沒想到貓咪明明整天在舔毛,每天換水就很足夠了)。
雖然現在說起來,這件事好像有點荒謬和好笑,但就連我也經歷過這樣的心裡掙扎。我完全可以同理普媽的自責,也非常感同身受。在養多貓家庭時,像我們這樣會養出有行為問題的爸媽(對的,我跟她一樣),通常是把自己擺最後的人。
我曾經遇過亂尿家庭的媽媽,每天早上六點先起床幫貓咪擦尿、打掃家裡、吸地拖地,八點再趕著去上班,就怕被八點以後才起床的男友嫌貓咪亂尿很噁心;同一個媽媽的家裡還有一張高級沙發,上面鋪滿塑膠墊預防貓咪亂尿,她每天下班回家吃晚餐只能坐在地板上。我們都曾因為自覺貓的問題是自己做不夠,才會無意識過度努力、卻往往用錯方法,以為只要多做一點就能彌補(或逃避)真正需要正視與解決的問題。
我跟普媽討論了出於虧欠做的那些貓咪照護,接著列出刪除清單,就像裝置已滿的手機一樣,我們要先空出容量才能放入正確的觀念和系統,然後我開始幫她設計最有效率、最健康的四貓餵食架構。
不到幾個月,她就很明顯感受到改變,也領悟到我說的「只要從核心下手,就能改善所有問題」的概念。普媽在推薦文中分享了她覺得最大的改變。
不用隨時備戰,不用被貓隨call隨到
自從開始用飲食紀錄表後,每天餵貓的schedule非常固定,出門的時候不會一顆心懸在那邊,也不會讓貓咪養成吵鬧就有飯吃的習慣。雖然調整四貓時差調了超久,像是普他剛開始每次放飯時間都在睡覺或挑食,直到最近四月(過了半年後)這位幼幼班普栗豬好像終於升大班了,每到我開罐頭時間普終於會主動過來蹭蹭,雖然不一定真的會吃我給的飯,但至少他在放飯時間是醒著的!
飲食紀錄表可以知道挫折的根源是什麼
我覺得餵貓的過程,最挫折的並不是嘔吐或挑食本身,而是不知道問題原因的那種困惑感、迷失感,沒有方向也沒有盡頭的感覺。挑食退散學習飲食紀錄表的一開始真的讓我突然豁然開朗,很驚訝原來四貓飲食喜好都不同。例如:皮喜歡副食罐、梨喜歡主食罐、喵都吃但是不要內臟類、普只吃一種罐然後乾乾會吃膩。這些微小的差別看起來很控制狂,可是如果不知道這些資訊,基本上就是一直試錯,心超累。所以對我來說飲食紀錄表表面看起來是「多做一件事」,實際操作起來是省了我很多的白工。這也是很需要耐心長期維持的一件事,但很開心的是我覺得每次試到成功的罐or解決吃膩循環的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
貓以食為天,吃飽吃好了,什麼問題都好了
接觸貼心毛寶之後我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不要再有跟貓咪對抗的心理,因為假設餓普栗豬好幾個小時,他最後就算吃了一點健康罐罐,整體而言他還是空腹太久,對他健康沒有比較好,對我的心理健康也是很大的打擊...那抗戰過程之中的耗能真的非常累。所以我覺得放過那些飲食迷思,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敞開接受貼心毛寶的建議,會發現原來轉個念就可以這麼輕鬆真的好神奇!
我覺得吉兒有個很特別的地方是,她認為幾乎90%以上的貓行為問題挖到根源都是飲食問題。其實這跟我們人很像耶!表面上看起來工作、感情、家庭不順的人類,如果仔細去看他們在低潮時期會餵自己吃什麼東西,其實就會發現「你餵自己吃什麼」會反映了「你吸引什麼樣的生活狀態」來到身邊。像我就是如果有閒情逸致煮好吃的或買好吃東西給自己時,通常是我生活全方位豐盛的時期,但一旦忙起來or不願意花時間把自己餵好,就會間接影響我在其他生活方面的狀態。
這真的是超棒的覺察~因為我們家皮梨打架哈氣的問題,以及梨仔咬紙箱的問題,總是在梨仔吃飽飽而且是她愛的罐罐吃到飽的那幾天,這些行為問題會完全消失!加上我們家貓口數太多,假設沒有攝影機+飲食紀錄表,其實根本很難追蹤飲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原本以為就是空間或貓品問題,沒想到一切都可以透過解決hangry來解決家庭關係,真的很厲害~
用科學方法排除各種嘔吐的變因
最早來找貼心毛寶的原因是因為普栗豬兩天一小吐,三天一大吐。狀況差的時候還會一天吐三次。大部分時間都是吐食物,但是每隔一段時間會吐黃水。諮商的前三個月雖然嘔吐情況沒有完全消失,也沒有把頻率馬上降低,但是透過跟吉兒的對話以及對照飲食紀錄,一起研究之後,過了三個月終於確定普栗豬是毛球症。並不是像獸醫說的對食材過敏,等等。這真的減輕很多我每次面對普栗豬嘔吐物的焦慮,會相信過兩天會好的,然後面對嘔吐的循環至少可以因為看到嘔吐物裡面是毛球而感到安心,比起以前沒有方向又想要過度醫療的時候還要好太多了!(補充:我們還在安排帶普栗豬去做更詳細的檢查)
如果要我建議人貓都能零壓力的養貓心法,我覺得「爸媽先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絕對是關鍵。如果你寧可半夜起床餵貓吃飯、整天收棉被枕頭鋪塑膠墊防止亂尿、在外面救援新貓卻不解決自己的貓咪打架、從不出門就為了看著貓吃飯和用手餵飯;如果你明知道這些都是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卻不想解決,那可以問問自己:是什麼阻止了你,讓你寧可繼續過這樣的生活、或寧可改為告訴自己「這樣也很好」?
從過往經驗中我學到,你也許是覺得做習慣的事比較有安全感,也許是因為救援新貓得到的滿足感比解決自家貓咪打架還多,無論如何,只要至少能意識到自己現階段的心境,就是未來能變好的契機!普媽後來有意識到這件事。
自己好了貓咪才會更好
半年多的諮商+調整下來,我覺得習得各種餵食重要技巧之外,最大的收穫是養貓的心法。首先是更知道怎麼樣去愛貓,以前會走一個情勒路線然後陷入受害者情結(為什麼我這麼辛苦這麼愛你你卻都好不了?),現在就是很知道說如果我沒有覺察自己的界線,像是一天我最多能花多少時間心力去處理貓的routine,我根本就不知道我的餘裕在哪。有點像是,如果我自以為我能給貓咪我的全部時間,那就是最後累得半死但貓咪的情況並沒有比較好。貼心毛寶教我怎麼用有系統性的方式,去珍惜我自己的能力與能量,去了解到說並不是一味犧牲奉獻和砸錢就是最好的貓媽媽,也要理解到貓咪的需求(例如:想吃垃圾食物,想吃乾乾,想看電視,等等)。
在養貓路上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我認為是有另一半和親友的支持。在我跟普媽改善過程中,普爸雖然遠在加州,每一次視訊他都參與,每一個環節他都陪伴。雖然他能做的不多,但他支持普媽的決定、且盡可能提供可以協助的地方,平時他會幫忙整理飲食紀錄表,普媽覺得崩潰時他常當鎮靜劑,普媽太執著時,他會講句一針見血的話讓她醒過來(笑)
只不過,如果你也是多貓家庭主要照顧者,我認為比較殘酷的是你必須跟家人朋友表達自己需要支持、你也要支持自己的決定,並盡可能遠離無法支持你、會讓你壓力更大的家人或親友才會有幫助。你必需有覺知:人貓關係的改變源自你,而想改變原本分崩離析的生活,則得源自你開始支持自己,並覺察身心。就像為貓咪創造正向訓練環境一樣,你也要為自己創造正向的改善環境。所以偷偷告訴你,之前那個早上特地起床擦尿的媽媽,後來不只貓咪亂尿完全改善,她也跟只嫌棄不幫忙,完全沒有支持她的男友分手了~
普媽畢業至今一直維持學到的技能,她已經知道如何判斷何時該減速、何時能加速,我也更常看到她開心享受人生的限動,幾乎沒收到她崩潰的求救訊息了 (手比愛心)
最後,希望這篇有一點點哲學、有一點點療癒系的文章,能幫助你從今以後在看待貓行為問題時,有全新、也對自己更友善的視角 :) 如果你需要任何幫助,都可以填寫預約表單跟我聊一聊,當然,要跟貓咪有關啦!
ps. 補充一下,普媽的副業是療癒,因此我才想以她最擅長的主題,跟你分享她最真實的經歷和蛻變。下面是我們最後一次視訊的歡樂時光 (和普栗豬的屁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