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恐懼訓練系列™, 人貓互動

帶貓結紮完整減壓攻略!有效預防貓咪害怕看醫生

每個貓奴一生中,幾乎都會遇到讓貓咪永生難忘、甚至永遠害怕看醫生的醫療大事——帶貓結紮。

我就是其中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如果你讀過我的書「養出零壓力貓咪」一定有印象。20幾年前,我第一次帶貓結紮就踩到超級大地雷。當時的獸醫因為看到我的貓咪「毛鼻」體型壯碩、非常害怕,竟然拿布袋把貓從外出籠倒進去,用繩子紮緊以後,隔著布袋直接打麻醉。那次結紮經驗不只讓毛鼻一輩子看醫生都害怕到大抓狂,我也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直到他過世前幾年才幫助他慢慢克服就醫的陰影。

那次的經驗更讓我深受打擊,下定決心鑽研貓行為,在2018年成為臺灣首位拿到零恐懼醫療認證的人,開始推廣零恐懼訓練,帶動貓咪零壓力醫療風氣,誓言幫助更多人貓輕鬆帶貓看醫生。

為了避免有第二個我和毛鼻受害,這幾年我一直在宣導知識、散播我和毛鼻的故事,也常常提醒貼心爸媽:剛領養小貓時,一定要把帶貓結紮這件事當成非常重要的練習里程碑。如果貓咪可以在第一次重大手術時不受到驚嚇,未來就能有效避免害怕看醫生!

因此,今天我想跟你分享帶貓結紮的減壓全攻略。如果你的貓已經結紮且害怕看醫生,運用這些技巧,也有辦法幫助他未來就醫時越來越放鬆。

貓咪結紮好嗎?為什麼一定要結紮?

雖然帶貓咪結紮在現代看來好像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政府也有明文規定家寵應該要結紮,有些爸媽還是想了解,結紮對貓咪有什麼好處?

有些人想到心愛的貓咪得經歷麻醉和手術,難免會覺得心疼。不過在醫學和行為學上,幫貓咪結紮其實有很多優點。

  • 預防發情:

公貓發情會在家裡亂噴尿,母貓則是常見日夜不停嚎叫/亂叫,通常遇到家貓發情,大部分爸媽都是完全無法正常生活的。

  • 情緒穩定:

結紮後的貓咪因為賀爾蒙穩定,脾氣會非常溫和,也會更親人。

  • 減少行為問題:

未紮的貓咪在發情時除了亂叫噴尿,也會打架,有時因為焦慮,會衍生更多行為問題。

  • 避免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反覆發情噴尿的貓咪容易患有膀胱炎,母貓也會有子宮蓄膿的風險。

貓咪建議幾歲結紮比較好?

美國獸醫協會建議,貓咪大約在5個月大時就可結紮。不過近年可能是環境改變的關係,有越來越多貓咪在5個月前就開始發情,所以我建議爸媽最好還是跟信賴的獸醫討論,請醫生幫助你針對不同的貓咪做出更適當的決策。

帶貓咪結紮前三大準備事項

大部分來貼心毛寶做貓行為諮商、或是學習零恐懼醫療訓練技巧的爸媽,家裡至少都有一隻極度害怕看醫生的貓咪,而這些貓咪的陰影大多來自結紮。如果可以從貓咪結紮前就開始做減壓訓練,未來如果遇到需要帶貓看醫生的時刻,人貓都會覺得輕鬆很多。

在安排結紮手術前,通常爸媽會需要先帶貓咪做簡單的術前檢查。如果你是新手,也許還沒決定要選哪家醫院幫貓咪動手術,跟你分享帶貓結紮前的三大準備事項,幫助你做出適合的決定。

  • 找醫院

在替貓咪找醫院時,可以特別找貓狗候診分區、貓咪友善的醫院,如果醫護人員也有零恐懼醫療證照更好!貓咪在就醫時比較不會因為有狗狗在身邊更加緊張。同時我也建議爸媽選有獨立診間的醫院,貓在看診時不容易被醫院中的陌生人事物嚇到,也會對看醫生的印象稍微好一點。

  • 找醫生

我曾在貼心Podcast中跟金醫師聊過如何尋找適合爸媽自己的醫生你可以按這裡聽Podcast),從零恐懼醫療的行為角度來說,我覺得尋找適合自己的醫生,比找到醫術高明的醫生更重要。通常爲貓咪做結紮手術的醫生,很高機率以後會成為長期幫助你和貓咪的家醫科醫師,爸媽需要跟醫生討論許多醫病決策、醫生也需要對爸媽做許多醫囑與疾病衛教。如果爸媽跟醫生一直不對盤,合作起來真的會非常痛苦!

  • 先健檢或打疫苗,藉機諮詢

在做結紮手術前,建議先帶貓咪到挑選好的醫院裡做簡單的健檢,觸診、打疫苗、諮詢手術都好,感受一下醫院、醫生和你合不合得來,再決定要不要在醫院做手術會更好。

五大減壓技巧幫助你,緩解貓咪結紮時的緊張與不適

結紮手術前,有五個很重要的貓行為訓練,可以幫助你緩解貓咪結紮前後的緊張與不適。

一、外出籠訓練

大部分貓咪初次對外出籠產生陰影,就是在結紮的經驗中。他們可能記得自己是被塞進、推入、抱進外出籠,接著失去意識,醒來時身體好痛、脖子上戴著奇怪的頭套、而且可能還要吃藥、幾天後回診又再次經歷。許多貓咪會在這次經驗後開始躲避外出籠,防著爸媽接近,甚至看到爸媽同時站起來、正在換衣服,就趕快去躲起來。

如果你希望貓咪不要因為結紮恐懼外出籠,我想跟你分享四個很簡單的技巧,在結紮手術之前,越早開始幫助貓咪習慣與喜歡外出籠越好

1. 外出籠不要收,讓貓咪習慣看到籠子,才不會有看到外出籠就等於要被抓去看醫生的記憶。

2. 外出籠裡面可以佈置會吸引貓咪進去休息的東西,例如小紙盒、紙箱、毛毯等,可以讓貓咪留下味道、更有安全感的食物。

3. 佈置好之後,不要把外出籠擺在角落或地上,找一個設計完善的垂直空間,越高越好,大部分貓咪都會馬上去探險,然後就待著再也不想離開。

4. 平時家裡可以多準備幾個外出籠,有些拿來睡覺、有些拿來遊戲當隧道、有些則是機動性訓練用,用途多元,貓咪使用的機率又會再升高

5. 看醫生當天,只要把外出籠放在貓咪常待的地方,等他們在裡面休息時輕輕帶上門,就可以輕鬆帶貓出門囉~!只要貓咪不是被硬塞進外出籠,他們就不會害怕外出籠,出門會比較不緊張,壓力小身心狀態都會比較好,術後復原就會更順利,爸媽照顧起來也會更輕鬆。

二、餵藥練習

結紮後,醫生可能會視情況請你餵貓咪吃藥幫助復原,如果可以,在術前就能找一些幼貓也可以吃的零食,先養成每天在家中同一定點、同一時間餵貓吃零食的開心時間~接著再搭配餵藥器或是空膠囊,幫助貓咪習慣搭配吞舔藥物,如果可以在貓咪身體還沒有不舒服之前就建立起這些習慣,當貓真的需要吃藥的時候,他們就能毫不猶豫,配合爸媽把藥一口吞下去。

在貼心毛寶的零恐懼系列課程中,我設計了一整個單元的「零恐懼餵藥」教學,教爸媽從選擇零食開始探索,接著使用餵藥器訓練貓咪主動開心吃藥、或者徒手不用餵藥器、不需要扳開貓咪嘴巴就能餵貓吃膠囊,而且不管膠囊大小,都有把握讓貓咪順利一口吞下去。

歷年來,只要在貓咪真正需要吃藥前就已經訓練好的爸媽都跟我說,他們非常感謝當時未雨綢繆的自己!如果你也想參考看看,可以按這裡加入貼心毛寶的LINE官方帳號 (@petbuddyline)先輸入「線上課程」、再輸入「餵藥」,就能看到所有課程資訊。

三、頭套練習

為了保護傷口,幾乎每家醫院都會要求爸媽讓貓咪回家後戴著伊莉莎白頭套,以利順利復原。不過大部分爸媽都會發現貓咪非常討厭戴頭套,他們可能會用蠻力掙脫,或者一直不停暴衝,非常焦慮與恐慌,導致復原期間人貓壓力都很大。爸媽心疼,貓咪也不開心,傷口甚至有可能會裂開。如果想避免這類的壓力產生,可以在術前就利用四個小步驟,先訓練貓咪習慣頭套

四、就醫途中的減壓技巧

大部分貓咪在出門之後,會對陌生氣味、人事物、聲音特別敏感,到醫院之前累積越多這類的壓力,陰影就會越深。因此推薦爸媽就醫時最好是開自家車前往醫院,或者坐Uber/計程車,盡可能把貓在就醫途中會遇到的陌生人、會聞到的陌生氣味、以及會聽到的陌生聲響降到越低越好,他們會更冷靜一些。

五、就醫時,陪伴很重要

有些獸醫院為了體恤爸媽,會鼓勵你把貓咪留在醫院自行離開,等手術完成再去接貓咪。雖然這樣聽起來好像很方便,但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小時候感冒,爸媽把你帶去耳鼻科以後就丟給醫生,等醫生做完治療才來接你,面對整個醫院的陌生醫生叔叔與阿姨,還有藥水的氣味、被醫療的恐懼等等,你是不是也會非常恐慌呢?

貓咪跟人類一樣,行為研究發現,貓咪就醫時爸媽如果在場陪伴,通常是非常有效的減壓良藥(當然前提是爸媽不能太粗魯、也不能太緊張)。因此,通常我會鼓勵爸媽多跟醫院溝通,盡可能留在現場等待,無論是術前貓咪候診、或者術後正在麻醉甦醒時,只要醫生允許,都在貓咪身邊跟他們說話、撫摸他們,都能讓貓比較不害怕。

貓結紮後情緒不穩怎麼辦?術後照顧五大要點

在貓咪順利結紮回家後,爸媽除了要好好照顧傷口,最重要的就是重建人貓關係,並且幫助貓咪從手術與就醫的陰影中盡快復原!跟你分享幾個小技巧:

  • 外出籠訓練不暫停:

回家以後,你的貓可能有一段時間會討厭外出籠,你可以先把外出籠上蓋拆開、換個地方擺,或者變化一下內裝重新佈置一下。千萬別再收起來,以免貓咪又把外出籠和看醫生的連結僅謹記在心裡。通常已經做過外出籠的貓,回家後只需要一兩個小時就會重新回到外出籠休息,萬一下次要回診拆線或健檢時,你就會更輕鬆!

  • 幫助貓咪重新適應環境:

貓咪術後會戴著伊莉莎白頭套,必須重新計算所有生活空間距離:怎麼上廁所才不會撞到牆?如何低頭才吃得到食物?以前可以輕鬆通過的走道或跳台,要怎麼倒退嚕才能掉頭!有些貓咪戴的頭套比較硬,甚至會有集中氣味和聲音的效果,讓他們對聲音與氣味更敏感,可能會更抓狂,爸媽也能考慮換成比較軟的頭套,貓咪戴起來會更舒適。這段期間,建議爸媽觀察看看貓咪的需求,多引導、有耐心,保持冷靜幫助貓咪慢慢適應這個過渡期。

  • 最好餐餐吃美食:

在復原過程中,無論是正餐或零食,都建議給貓咪最愛的食物!美食在貓咪身體不舒服或心理有壓力時,都能扮演很棒的舒壓作用。不過記得把飯碗墊高,或在吃飯時幫貓咪把頭套暫時拿下來,讓他們開心順利吃到飯!

  • 頭套拆掉適時休息:

戴著頭套的貓咪因為無法整理自己的毛髮,有時會有些憂鬱。如果你已經順利完成頭套訓練,貓咪應該可以在拆戴頭套過程中冷靜配合了!這時建議每天飯後與曬太陽的時間,適時拆下頭套讓貓咪洗洗臉、整理毛髮,只要貓咪能在爸媽監督下不狂舔傷口,就可以保持毛髮乾淨、心靈也得到慰藉,復原更順利!

  • 記得維護多貓感情:

多貓家庭中,貓咪常會因為同伴就醫/手術味道改變,回家時引起群體恐慌,造成多貓從此不和。因此在貓咪回家後,建議爸媽適時判斷先隔離,小心維護多貓感情,才能避免貓咪不認得對方、突然打起來,演變成無法改善的多貓打架家庭。(延伸閱讀:貓咪看完醫生,回家後同伴卻不認得?四個主要原因與解決方式

結語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或者很怕用錯方法讓貓咪壓力更大,可以按這裡填寫預約表單讓我帶你手把手實作:從計劃結紮、訓練準備、挑選醫院、到完成手術順利復原,一步一步幫你設計適合你和貓咪的練習,讓你更安心。

你也可以加入貼心毛寶的LINE官方網站(@petbuddyline),先輸入「線上課程」、再輸入「害怕看醫生」,就能看到我設計的全套零恐懼系列線上課程,跟我一起學習養出零壓力貓咪!

分享此文章

20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