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貓看完醫生,回到家同伴卻不認得,怎麼會這樣?!
小老師邱巴卡跟巴迪是一起長大的兄弟,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幾乎形影不離,小時候就算兩隻貓分別接受結紮手術,可能因為年紀還小、不懂得害怕,回家後也很快就膩在一起。
成長過程中,巴迪因為早發性牙周病和齒吸收,曾經接受全口拔牙大手術,邱巴卡也不忘照顧他。但是某一年,換邱巴卡接受齒科治療手術後,我們卻遇到超大的難題—:巴迪居然不認得哥哥!從邱巴卡回家開始,巴迪有將近十天看到邱巴卡就低鳴哈氣、甚至想追咬他。我一度很擔心,怕他永遠不記得那是從小到大跟自己感情最好的哥哥。
在貼心毛寶做一對一貓行為諮商的經歷中,像我這樣經歷與驚嚇的爸媽非常多,大部分人都是在帶貓看醫生回家後,發現家中原本的同伴不認得病貓,有些貓甚至從此之後感情就變調,成了天天打架的仇人。在行為學中,我們稱這樣的狀況為 Feline Non Recognition Aggression (抱歉了老師,為了方便我想要把它簡稱為FNRA),也就是貓咪因為不認得群體、衍生的攻擊行為。而生病需要治療的貓咪,不僅經歷可怕的就醫經驗,回家還被同伴討厭,真的很讓人心疼!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是:
-為什麼貓咪會不認得看過醫生的同伴?
-如果你家貓咪也需要就醫,如何事先預防FNRA?
-如果你家貓咪已經不認得對方,怎麼做才能有效改善?
貓咪是靠氣味辨識群體的動物,當同住貓咪就醫回家時,身上可能會沾染酒精、消毒水、藥物、或者就醫害怕時散發出來的費洛蒙氣味,尤其是手術或住院過的貓。邱巴卡做完齒科手術當天,雖然直接回家沒有住院,但嘴巴充滿抗生素跟消毒水的氣味,對巴迪來說,簡直就像一罐會行走的消毒藥水!
有些貓咪會被醫生要求回家要戴頭套,看起來會跟原本不一樣。如果這時快速朝家中同伴走去,更可能像是一台大卡車,很容易嚇到家裡的貓咪。
我曾遇過一個雙貓家庭的貼心媽媽,貓哥哥因為扭到腳,走路一拐一拐的,看起來很奇怪,而讓跟他一起長大、感情很好的妹妹因此非常焦慮,也會想攻擊他。我們家的娜娜小老師也曾因為癲癇發作、倒在地上抽搐,醒來後有一點失神,嚇得巴迪小老師頻頻哈氣、攻擊、甚至壓力大到得了自發性膀胱炎!
如果想解決貓咪不認得對方的問題,我覺得最好先預防、會勝於事後再改善,你可以在計畫就醫時就想好對策。
在帶病貓回家以後,建議佈置一間可以隔離的空房間,不管家裡原本的貓咪認不認得他、都先將貓咪隔離。如果接受醫療的貓咪領域性較強、無法接受被關在小空間,你也可以選擇隔離沒有醫療、個性比較溫和的其他貓咪。我猜想你可能會擔心貓咪是否覺得爸媽偏心有壓力,但這時做隔離,不僅可以幫助貓咪不會接觸到刺激的陌生氣味、還能避免多貓打架造成日後更多壓力,對貓咪的生活品質來說反而是加分喔!
病貓回家以後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復原,你可以趁隔離這段時間讓他好好休息,恢復正常吃喝、上廁所,並讓他有機會舔毛、整理自己的毛髮。如果他戴著頭套,最好利用吃飽飯的時間拿掉頭套讓他梳洗一下,貓咪才能藉由這個機會洗掉醫院的味道,重新沾染家裡其他貓咪熟悉的氣味。
在這個階段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人會太著急,認為只要拿毛巾抹一抹貓咪就能蓋過醫院的氣味,這麼做通常是不會成功的喔~!尤其是經歷過像洗牙、住院、或者手術這些需要消毒的療程,都需要有耐心讓貓咪身上的氣味慢慢淡化比較有用。
此外,每隻貓咪對氣味的敏感度、個性堅持的程度也不一樣,有些貓在同伴氣味有一點變化時就會非常在意,有些貓則是很快就能接受。通常,這也跟貓咪平時社會化程度、壓力耐受性有關,有越多行為問題的貓咪,對於生活中的變化接受度就越低,因此,隔離也是讓這些敏感的貓咪用比較溫和的方式漸進式慢慢習慣氣味,爸媽可以比較放心,不用擔心貓咪在沒人看守時莫名打起來。
在我們家,巴迪就是那個社會化未完全、對事物特別敏感激進的小貓。當時邱巴卡在洗牙治療後,從嚴重口臭一夕之間變得口氣清新,對巴迪來說是非常大的氣味衝擊(在他的記憶裡,哥哥應該要有口臭才對啊)所以就算已經隔離好幾天,邱巴卡的身體也已經聞起來像哥哥了,但嘴巴根本就不是哥哥的味道,巴迪居然整整聞了七天才慢慢接受,甚至偶爾還是會在聞完以後快速逃走,真的是很戲劇化(笑)有圖有真相,跟你分享我當時的社群貼文。
遇到貓咪覺得有壓力的重大變故時,能幫助他們慢慢習慣與減壓的方式,就是先利用放鬆的時候少量接觸,這就是你常聽到的「減敏/減壓訓練」。因此,你可以找貓咪喜歡的零食或玩具,在大家都能專注吃零食或玩玩具的時間,先短暫讓貓咪隔著隔離柵門見面。如果過程中發現有任何一邊的貓咪反應不太好,那就代表還是太刺激,建議先縮短時間或拉開距離,不要讓貓咪太靠近,並且一定要確保貓咪是完全隔離、無法有肢體接觸的狀態,才不會讓他們有機會意外打起來。(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確切隔離貓咪,可以延伸閱讀參考這篇文章)
在隔離時練習見面後,你會慢慢看出比較敏感的貓咪反應比較沒那麼激烈、也比較「像他自己」了。這時就能試著讓貓咪重新在同一個空間相處,但記得親自在場監督與觀察。在這個階段,如果人類要離開現場(例如去上廁所、洗澡、睡覺、出門),還是先恢復隔離比較安全。等有人監督的過程中,貓咪幾乎沒有任何爭執或者壓力反應後,就可以完全開放讓貓咪自由活動了。
如果你的貓咪已經因為看醫生回家不認得對方,打架交惡很久了,那就需要當成是新領養貓咪一樣、重新引介新舊貓雙方認識,幫助貓咪練習重新和平相處,才有機會恢復以前多貓家庭和平的樣子(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延伸閱讀: 貓咪引介超完整攻略)。
如果你在多方嘗試以後,還是無法解決貓咪不認得對方的問題,可以按這裡填寫預約表單,跟我聊聊你的困擾,讓我幫助你一起探索,找出貓咪間衝突真正原因及解決方法。
如果覺得這篇文很實用,歡迎按讚、轉貼、留言給我鼓勵,也可以按這裡訂閱電子報,收到更多深度的貓行為知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