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果是一隻毛色非常特別的貓貓,她有一段很特殊的身世。
在被現在的媽媽領養之前,堅果曾經被人從南投轉了兩手、送養到屏東,後來送養人偶然看到屏東朋友餵浪貓的限動,居然一眼就認出影片中的浪貓是自己送養出去、毛色特殊的堅果!更扯的是,當時才6個月的堅果,流浪的地點非常偏僻,距離認養人家開車要30分鐘以上!可見大家在送養貓咪時,真的要小心謹慎評估風險~後來,現在的媽媽聽到堅果的故事相當不捨,也被堅果獨特的花色和可愛的樣子詐騙吸引,便決定收編,卻發現堅果有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以下是堅果媽媽的描述:「我們家堅果是四貓一狗裡最後領養的貓咪,剛來我們家的時候也還算適應良好,跟其他貓咪都能和平相處。除了有點怕狗,會容易哈氣。過了大約一年,突然發現她的肚子兩側開始禿毛,而且範圍越來越擴大,偶爾似乎會稍微改善,但從來沒有完全好過。
陸陸續續我們自己努力查找各種過度舔毛的可能性,包括壓力太大(可能怕狗?)有給她吃了一陣子的降低壓力的保健品;也有帶去給獸醫檢查她是不是有哪裡身體不舒服,有排除了生理的不舒服,有拔了一顆斷牙,也檢查了沒有其他牙齒問題;後來也曾看某新開的獸醫院案例跟她一樣的禿毛部位,認為可能是食物過敏先吃了一兩個月的藥,中間也有拍照作紀錄,但一樣沒有顯著的效果。
大約2022年8月開始發現她禿毛,到了2024年中間試了各種方式都沒效,呈現半放棄狀態,除了看起來很醜之外也覺得肯定是某個地方出問題才會禿毛,還是希望可以想辦法改善讓堅果可以身心都健康的生活。」
堅果媽媽來貼心毛寶找我做一對一貓行為諮商時,我們先做了第一次視訊評估。當天,我發現堅果家很熱鬧!這個家先來的老大是一隻狗狗,接近中型犬,她叫賊嚕米。視訊當天賊嚕米的角膜受傷,戴著一個超~級大的頭套,在家裡走來走去,地面上根本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給貓咪移動,堅果經過賊嚕米時都快速通過,一直窩在沙發及桌子上,小心翼翼地。當時我確實也懷疑這樣跟狗狗生活的堅果,應該會有不小的壓力,但在和兩個媽媽討論到生活與吃飯作息時馬上就改變主意了,我很確定堅果的壓力來源不是賊嚕米(笑)!
堅果有兩個媽媽,她們都是牙醫,但工作場合不同,上班時間也剛好互補,因此,通常沒上班在家的人就會負責餵貓狗吃飯,而且因為媽媽都是輪班制,因此每天、每一餐都可能是不同人餵的。
初次評估時,我簡單詢問一起視訊的兩個媽媽幾個問題,包括:家裡的貓咪通常幾點吃飯?你會餵多少?誰喜歡先吃?誰喜歡後吃?誰習慣在哪吃?誰喜歡什麼食物?這時我注意到,兩個媽媽講出來的答案「完全不一樣!」而且她們都表示從來沒特別聊過這些事,根本不知道對方是這樣餵貓的,我簡直發現新大陸!
其實在主要照護者超過一人的家庭中,這樣的狀況非常常見!就連路加動物醫院的金院長先前來上貼心Podcast時,也坦承與家人發生過餵貓沒有溝通好的烏龍事件。因為家裡每個人個性、習慣不同,貓咪又很會騙(誤),如果大家沒有講好一個規範,非常容易就有完全不同的餵食風格和模式,甚至連餵食的時間都會完全不同。
不過,這樣的差異對多數貓咪來說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頂多是像金醫師的貓咪那樣胖了點而已(笑)而堅果媽媽確實也說堅果看起來都好好的,她都乖乖吃飯,而且安安靜靜、不亂叫、沒亂吃東西、也沒生病,好像沒什麼影響。但在我們諮商調整短短幾天後,我就斬釘截鐵告訴媽媽:堅果非常在意,所以才會禿毛!
之前我曾分享過貓咪過度舔毛的常見原因(你可以按這裡延伸閱讀),其中一個就是對飲食的焦慮。但你可能會想,堅果家有四隻貓,如果大家都這樣吃飯,為何只有她過度舔毛?關鍵就是每隻貓咪表現焦慮的行為不一樣。
在人類世界裡,我們覺得有壓力時,有些人會大吃抒發、有些人會咬指甲、有些人會拔頭髮、有些人會起尋麻疹、皰疹病毒、長皮蛇⋯當然也會有些人完全無感,跟朋友去唱個歌就忘了(有夠幸福)。
而當貓咪生活有壓力時,每隻貓咪表現的行為也會不一樣:有些貓會咬人、有些貓會亂叫、有些貓會過度舔毛、有些貓會咬別的貓咪、有些貓會離家出走、有些貓會血尿、自發性膀胱炎、異食⋯等等。偶爾也有個性比較大而化之的貓對壓力耐受性真正好,適應能力強,也活得比較自在,但真的很少很少。
在這個案例中,堅果表現壓力的方式就是不停理毛。更有趣的是,堅果的哥姐當中,每隻貓也都有點小毛病,恰巧涵括上述所有問題!而且因為媽媽常在網路上爬文,吸收了一些不適合家裡貓咪個性的飲食資訊,導致問題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為了從根本改善這些問題,我先跟媽媽分享一些正確的貓咪飲食行為知識,幫助她們了解貓的生理控制機制,也寫在這邊跟你分享。
貓是一種會控制體重、針對身體需求本能選擇適當食物的生物。在真正的「貓式飲食」中,貓會與身體合作、傾聽需求、然後才選擇食物內容,並且邊吃邊調整份量,而不是只追求某個份量、某些成分、或因為壓力情緒性飲食忽略身體的飽足訊號。
我常常強調人類也有這些本能,但現代社會的壓力讓大部分人都失去本能,只把自己的失能投射在貓咪身上,想藉由控制貓的飲食、忽略貓的需求,達到自身的安全感。因此才會養出過胖、過瘦、挑食、有IBD的貓。
簡單來說,我們並不相信貓有這個能力,因此限縮給貓的食物種類、口味、份量選擇,擅自替他們決定什麼才是「健康」的食物、何時應該吃飯、每次應該吃多少,完全忽略「有決定主權」才是飲食健康最根本的基礎。
我跟堅果媽媽說,如果想幫助貓咪建立一個零壓力的飲食作息,就必須特別注意四個面向的問題,於是我們開始仔細探索:堅果想吃什麼?堅果何時肚子餓?堅果肚子餓有沒有東西吃?堅果吃多少會飽?很快就發現關鍵所在。
在飲食調整的這段時間,堅果媽媽問了我一個很常見、但非常關鍵的問題:「我們給她什麼她都會乖乖吃掉,完全不挑食,要怎麼知道她喜不喜歡這個食物?」
詢問之後我才發現,堅果的媽媽在諮商之前常常很擔心貓咪吃太多嘔吐、體重超標,因此限制貓咪吃飯的份量、口味、種類,甚至連吃飯時間都很嚴格,完全忘了檢視堅果本貓的意願。而這樣的人貓認知誤差,漸漸就讓堅果放棄跟媽媽溝通,衍生出「飲食習得性無助反應」(你可能聽過「習得性無助反應/Learned Helplessness」,但沒看過「飲食習得性無助反應」這個詞,這是我延伸發明的詞彙)。她可能反應過但被忽略,漸漸就學會既來之則安之,媽媽給什麼就吃什麼。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隻貓真乖!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因為貓的喜好並不會消失,但當貓咪不再表達自己不喜歡哪些食物時,爸媽就更難理解貓咪需要什麼、為何心情差。
在這樣的家庭中,很多貓咪就像堅果一樣,覺得家裡沒食物或不喜歡,所以省點力氣繼續睡;爸媽覺得貓咪沒吵不會餓,所以按照自己意思餵、再吃不完就減量餵。雖然有些年輕貓身體力壯大多還撐得住,但萬一遇到腸胃弱、或年紀漸長的貓,可能就沒那麼幸運了,堅果就常常睡到一半起來吐黃水。除此之外,有些貓咪可能會長期水分不足/營養不良、不定時大吃大喝腸胃炎、無法拒絕不適合體質的食物導致慢性腸炎或胰臟炎⋯等,都是從這種飲食習慣養出來的問題。
因此接下來我們要探索的是:如何才能讓堅果開心吃飯?
在探索一開始,我請媽媽先做詳細的飲食紀錄,除了紀錄自己給貓咪吃什麼、吃多少以外,也仔細觀察堅果的行為,因為堅果已經是一隻沈默抗議的貓咪,就算她會乖乖吃飯,也不代表不挑食或沒壓力。
因此我跟媽媽分享了4個常被忽略的飲食行為,代表貓咪吃飯有壓力。
很容易被聲音影響、很容易分心。一貓吃飯全家都不能動,尤其遇到有人按門鈴或電話響起,爸媽會超火!
平時只吃特定食物,遇到罐頭飼料停產改版就崩潰。明明廠商都說新版沒改配方,但貓就是吃得出來、一口都不碰。
通常罐頭要有人用手或湯匙一口一口餵才吃,乾飼料要一顆一顆彈出去才會追著吃,只要沒人餵,可以整天不吃飯、甚至餓到吐。
最常在吃罐頭或爸媽想騙水時發生,聽到開冰箱、開櫥櫃、碗盤罐頭聲就會防著人、有人靠近就逃跑、甚至一直躲起來,通常會等人出門或睡覺才加減吃一點。
在詳細紀錄觀察後,我們發現堅果確實有很確切的飲食喜好,遇到喜歡的食物也會吃得比較多:她喜歡吃雞肉和海鮮罐頭,討厭吃牛肉罐頭;她喜歡吃主食罐,討厭吃乾飼料。但如果家裡只有乾飼料,他還是會默默去吃掉;如果媽媽給牛肉罐頭,她也還是會吃幾口,如果不特別紀錄,根本看不出來。在這個階段,我們越來越了解堅果,也逐漸確認她不管吃什麼,都沒有食物過敏的反應!(你可以看這篇文章,補充閱讀判斷食物過敏的知識和案例分享)
我也跟媽媽分享貓咪喜歡食物的行為反應,幫助她觀察和判斷堅果的喜好,包括:貓咪聽到吃飯會跑過來、放了自己吃、沒吃完的話還會回頭再吃、有時會呼嚕、甚至發出小豬咂嘴聲;不需用手餵、不需要陪吃、不需要摸摸。
最後,在密切調整三個月後,我們順利讓堅果從頭到尾都長回小時候毛絨絨的樣子了!也連帶改善哥姊泌尿道發炎、不喝水、還有清晨亂叫的問題。跟你分享調整前後的毛況對比,和媽媽的感想!
「很幸運第一次就找到厲害的吉兒老師,非常有效率地幫我們解決了困擾很久的問題,本以為會需要嘗試調整各種導致堅果禿毛的可能性,結果吉兒老師直接命中她是因為沒吃飽、沒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而啃自己的毛(這也是我們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
諮商過程中,吉兒老師也同時幫我們人類諮商的感覺,會想了解我們目前執行的難處,然後幫我們想辦法,也很強調養貓也不要失去自我,在堅果還沒有很明顯長毛的時候,因為餵食方式改變,原本每天清晨都會被貓叫起來餵飯這件事也直接順便解決,還給媽媽一個有品質的睡眠。
同時也連帶發現我們家另一隻貓其實也是沒吃飽沒吃開心,只是他的行為問題沒有堅果這麼明顯,飲食調整之後他也變得更滿足更穩定了。」
通常,在遇到貓咪過度舔毛改善後,大部分爸媽都以為再也不用擔心會復發。很可惜的是,這是一個爸媽需要終身維持成效的問題,就像習慣壓力大就咬指甲的人,也許可以靠外力改善指甲被咬破,平時還是得努力預防自己壓力大就咬指甲,甚至需要想辦法維持零壓力生活。因此,在堅果媽媽畢業之前,我把對堅果的認識和這些研究與觀察統整在一起,完整交給兩個媽媽,請他們繼續努力保持下去。你可以從堅果媽的分享中感受出我有多努力在提醒他們:
「非常感謝吉兒老師幫我們在於養貓的知識技巧上學到了很多,吉兒在三個月諮商的最終仍然努力告訴我們未來要注意的事情,以避免堅果過度舔毛的問題復發。如果家裡的貓咪也有類似的問題,或是其他疑難雜症都很推薦大家找吉兒諮商喔!」
在我的改善經驗中,不是每一隻過度理毛的貓咪都像堅果一樣、這麼容易找到壓力來源,尤其是關係錯縱複雜的多貓家庭。因此,如果你已經照著這篇文章替貓咪做不少調整、貓的禿毛卻還是沒有改善的話,千萬不要氣餒,你可以按這裡預約一對一諮商跟我聊聊,讓我幫助你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按讚或分享給同樣被貓咪禿毛困擾的朋友。也可以按這裡訂閱電子報,得到更多貓行為深度知識喔!